为还高利贷 女子自导自演骗闺蜜4万块

2016-04-24 14:54 金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王某、刘某认识多年,是对好闺蜜。一天,刘某称自己公司与银行合作了一个项目,想借王某之名进行贷款,利息由公司偿还,王某只需出面办个手续,就可以获得相应好处。出于对朋友的信任,王某出面贷了4万元,可王某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刘某处心积虑、费尽心思、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为的就是骗她钱来还自己欠下的高利贷。

谎称公司有活动 骗好友贷款4万

2014年11月,王某接到好友刘某的电话,刘某称自己所在的公司和银行搞了一个协议活动,就是找外边的人到该银行贷款,贷款利息由公司来还,贷款成功后将钱全部转至公司账户,之后,就可以签订由公司偿还利息的协议,王某可从中获取相应的好处。

王某起初并没有同意,但过了几天,刘某又发微信给王某,进行游说,让其准备身份证复印件等文件办理贷款。

出于对好朋友的信任,王某按照刘某的要求准备好资料,两人一起去了该银行,办理了4万元的贷款。

当天晚上,王某手机短信提示收到4万元。刘某将卡的账号和密码要了过去,并称这个卡里的钱给公司,公司把钱用了会通知王某去签订协议。随后几天,王某卡里的钱相继被转完。

假冒“徐总”拿好友钱还高利贷

4万元转完后,王某问刘某什么时候可以到公司签协议。刘某对这个问题避而不答,再次让王某准备相同的资料带给她,让王某再贷款6万元,称:如果不贷款的话,之前的4万元可能就没办法还给她了,且产生的利息得自己还。

闻言,王某气极了,但考虑到贷款要自己还,只得同意再贷款6万。之后,刘某每天带着王某去找不同的人贷款,但由于王某不符合贷款条件,这6万没有贷款下来。王某多次催促刘某让公司还钱,但刘某总是找借口推脱,并给了一个电话号码给王某,称此人是公司财务总监“徐总”。

天真的王某多次拨打徐总电话,均无人接听,只好改发信息。每次,徐总都会回复,称:审核没有过关,再等通知……

事情到了这一步,王某很被动,因为她和刘某关系一直很好,出于信任,二人之间没有签订任何协议,如今,她只能每月还款2040元。王某不知道,这4万元,早就被刘某拿去还自己借的高利贷了。

东窗事发 女子自导自演害人不浅

2014年12月31日,王某意识到自己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随后,刘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并将所骗取的4万元退还给了王某。不过,钱虽然还上了,但刘某依旧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因涉嫌诈骗罪,刘某被检方提起公诉。

庭审中,经某公司证实:刘某是2009年10月30日到该公司上班的,2014年11月26日辞职,在公司客服联络中心任客服组长一职,并不负责公司业绩及公司活动方面,只负责客服来电及客户投诉受理。而公司根本没有“徐总”这个人,也没和银行有过任何协议活动。

对此,刘某交代,所谓的“徐总”及徐总的电话,都是她编造出来的,由她来扮演,短信也都是她回复的。这一切都是她一个人在自导自演,目的就是为了骗钱来还高利贷。

浦口区法院经审理认为,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

鉴于其处于哺乳期,且系初犯,已将所骗取的款项退还给被害人,据此,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为付赌资

她盗刷闺蜜支付宝

□通讯员 六检

金陵晚报记者 陈菲

玩手机游戏输光了自己的钱,刘萍就趁闺蜜林琳睡着之际,重置了林琳手机支付宝密码,盗走其账户内8000元现金。归案后,经侦查发现,刘萍还有多次容留他人吸毒的犯罪事实。近日,刘萍因涉嫌盗窃罪、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六合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

刘萍和林琳从小关系就好,林琳也知晓刘萍有吸毒和赌博的嗜好,可没想到居然会对自己下手。2016年2月12日晚上,刘萍在林琳家玩赌博游戏一直到第二天才离开。晚上十点多,林琳用手机支付宝转钱时发现密码不对,重置了密码登录后发现少了8000元。林琳赶紧打电话问客服,被告知钱已转入另一个账户。林琳第一反应就是刘萍干的。随即发微信质问刘萍,刘萍一开始不承认,林琳把客服的信息,转账的截图给刘萍看后,刘萍见抵赖不了,只得承认。之后微信拉黑了林琳,玩起了失踪。后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并抓获。

据刘萍交代,当天晚上,自己在林琳家用手机玩赌博游戏,输了就从支付宝里扣钱,不一会就输光了自己卡里的几千块钱。趁着林琳睡着之际,刘萍拿起她放在床头的手机,解锁了开机密码,并重置了林琳支付宝密码,把她账户里的8000元全部转入了自己的另一个账户,并删除了交易记录。

讯问期间,刘萍还交代了自己多次容留他人在其暂住地共同吸食毒品的犯罪事实。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