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写作不缺素材 缺少的是一份天真

2016-04-22 15:35 钱江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少年写作不缺素材 缺少的是一份天真

作为文学社的作家指导老师,鹤矾每年都要接触大量的少年文字,从中她也发现了眼下少年文字的一个通病:年龄虽小,笔头却动辄想解决非洲贫困、政府腐败等国内外重大问题。

写过不少童话故事的鹤矾,脱口而出《小王子》卷首语里的一段话:“所有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尽管他们几乎不记得这一点。”

鹤矾说,现在不仅大人忘了自己曾是个孩子,连孩子都忘了自己就是个孩子。所以在不少孩子的笔下,人们看不到孩子的天真活泼,没有了孩子的本性。

“在读到孩子们的作品时,不少是一副故作成熟的样子,这让我很难过。”鹤矾曾读过一名孩子写开花的过程:花蕾像蚕茧,花开像蝴蝶……她说这种想象就很“孩子气”,读上去很有趣,可惜这样的文字现在越来越少。

到了五六年级直到高中,孩子们看言情、玄幻类等小说看得太多了,落笔时看似能把故事写得波折起伏,但除了技巧和词藻,你会发现文章里什么都没有。“小说是一个庞大的思维体系,大人都未必驾驭得了。所以在同学们写的很多‘小说’里,情节上会自相矛盾。”

另外,一颗浮躁的心,也影响了孩子们的写作,这不仅表现在孩子身上,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静不下心来。

“我曾经同时负责过两个社团,一个是朗诵团,一个是文学社。前一个社团因为每次孩子都能上台表演,所以家长会很踊跃地替他们报名,自己孩子上台时,手里的手机一直举着。另一个文学社因为很难有这种立竿见影的表现效果,受欢迎程度就要差很多。”虽然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成作家,都只爱好写作,但鹤矾认为,家长浮躁的心态,的确会影响孩子,让他们同样无法静下心来。

如何改变这种心态?鹤矾的建议是阅读,多阅读,认真阅读。孩子们可以读那些自己喜欢的经典,读多了,对文字有感觉后,写作自然会提高很快。本报记者朱平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