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亲戚听说省城大葱奇贵,趁开车来办事的机会,特意带来了两捆五十多斤大葱。
此时,大葱已经涨到了十块一斤,面对“葱”击波市民们惊呼吃不起,这两大捆葱按市价算至少也要花五百多块钱。这么多葱十天半月也吃不了,分给邻居们大家欢喜得不得了,都说:“先做盘葱花摊鸡蛋尝尝鲜!”在葱价暴涨时能这样奢侈地吃葱,简直就是土豪。
亲戚说乡里大葱才四毛五一斤,城里卖这么贵都是让包棚抢菜闹的。菜商从包棚下种到销售一条龙操控,有人因捂蒜囤姜包葱炒作卖价,陡然暴发成为千万富商。许多原本不做蔬菜生意的人,看到“肥肉”也竞相加入包棚抢菜战团,炒赌之风迅速蔓延,由包棚发展到整块包地。但菜商不包种植面积大产量大的大路菜,多是抢包季节性强、种植周期长、炒菜做饭离不开的调味菜。结果是菜农只能按包棚合同低价出菜,城里人却要掏高价买菜,菜农要能卖到这个价早就发了。
本轮菜价大涨,专家说与季节气候、种植面积和运输物流有关,有一定的道理;零售菜商说进得贵就卖得贵,一天一个价不敢多进货,也是实情;菜农说菜商包棚抢菜,合同收价低卖价抬得高,道出了暴涨根结。不是菜商包棚里的菜菜商不收,因销售渠道被菜商把持着,菜农自产的菜根本就运不出去。
由此可见,从地头刮到餐桌的“葱”击波,不是种植和零售环节的事,而是流通环节出了问题。这些菜商巨头利用自己在市场渠道和资金上的优势,把手伸进了下种环节,卡住了生产源头和进销价格。说白了就是形成了市场垄断!只不过这种垄断被疏菜生产的气候、季节、种植周期等因素掩盖了。
菜价波动,关系民生。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葱”击波,几次异常轮番暴涨的背后,都有菜商巨头包棚抢菜控制货源、垄断市场进销渠道、操纵抬高价格的炒作之手。包棚垄断价格,人为扰乱了市场正常的自我调节功能。坑了菜农、宰了市民,发了投机商,与供给侧改革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