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的藤可以长15米长,每亩可以收获西红柿4万斤,每年7个月以上的时间都有果实成熟,这是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展览会上所展示的现代农业4.0新成果。
现场展示的4根西红柿藤上果实累累,每个西红柿的个头如乒乓球大小。与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种植方式不同,这些西红柿藤的根部都是通过嫁接技术长在椰糠里,辅之以滴灌设备进行水肥灌溉。温室项目部负责人郜玉龙说:“这些西红柿的是从荷兰引进的‘鸡尾酒’西红柿,与传统温室种植的西红柿不同,我们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荷兰农业大棚生产技术、种子技术、营养基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田间种植技术融合在一起,结合大数据分析,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大棚内生长的西红柿进行全面监测,系统也能对棚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强度进行自动调节。同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系统向外传输,建设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生产体系,买家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看到西红柿的整个生长过程。”
据市供销社下属北京京农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崔长青介绍:“相较于传统农业,用带有工业化生产色彩的现代农业4.0生产方式进行农作物种植,可以让农作物有稳定的产量。以西红柿为例,去年我们在河南焦作建了一个22000平方米的生产大棚,在这个大棚里,不用化肥,不占耕地,每株西红柿藤可以随长随挂果,最后藤能长到10几米长,单果的果重在35克左右,这样一来,每年的收获期长达8个月,每平方米可以收获60至80斤,产量非常平稳,不会因为天气和气候的变化而受影响。”
现代农业4.0带来的不仅是现代化种植方式和技术的改变,市供销社相关人士透露:“市供销社在现代农业4.0中的角色就是要起‘引领、示范、带头’作用,为了能让新技术更广泛地落地,我们将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智慧农业大棚的建设推广,这样可以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提高农民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对使用利用供销社的技术、产品、种子等进行种植生产的现代农业产业主,通过包括电商在内的各种渠道销售后,剩余的农产品由供销社负责保价收购,保证农民的收益不受影响。这样,我们就将农产品的种植方式、生产方式、销售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