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减肥还是养生,人们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饭吃七分饱”,但是七分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吃饭时如何把握好“七分饱”这一程度?市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刘艳迪提示,饭吃七分饱很有道理,七分饱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吃饭时感觉似饱非饱,但饥饿感已经消退,这时就可以放下筷子了。
正常情况下,人的胃像气球。胃里没东西时就像没气的气球,缩成一团;人一开始吃东西,胃就像被充气的气球,体积慢慢变大。如果每次都吃得很多,把胃撑得鼓鼓的,会对胃产生很大的负担和伤害,还容易引起肥胖、“三高”、大脑早衰等。所以从养生的角度看,每顿饭吃七分饱,既可以保证营养成分的摄入,还能保持头脑清醒,并起到控制体重、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
吃饭时,感觉胃没有满,但进食速度已经下降,饥饿感消退,就差不多达到七分饱的程度了。按照食量来说,如果你每次都吃得很饱,那么将食量减掉三分之一,吃到三分之二就能达到七分饱了。
吃到七分饱也需要良好的饮食习惯。因为大脑发出吃饱的命令大概需要十几到二十分钟。如果狼吞虎咽吃下去大量食物,大脑还没反应过来胃就已经撑到了。这就要求吃饭细嚼慢咽,每顿饭大概吃二十分钟左右,细细品尝每一口饭菜,会感觉饥饿感慢慢消退,胃逐渐充实,坚持一段时间就能体会到七分饱的感觉,并习惯于饭吃七分饱。
有的人有在饭前喝水或喝汤的习惯。确实水或汤的体积大,能让胃提前鼓起来,增加饱腹感。但水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汤可适当喝一些。此外,吃饭时选择一些需要多嚼几口才能咽下去的食物,如粗粮、杂粮、高纤维的蔬菜,也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帮助人们控制食量、增加饱腹感。 (记者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