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市场由跌转升,就会有不少基民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反弹行情。确实,有些反弹行情带来的收益非常诱人。最近一段时期,基民们又感受到了反弹行情带来的春风,,那么,如何巧妙地“投基”呢?
专业人士指出,在参与反弹之前最好先认真思考三个问题:第一,反弹行情是否具备参与价值。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反弹行情都值得参与。如2014年3月12日市场也曾发生反弹,但那次反弹仅持续20个交易日,在此期间沪综指累计升幅只有区区8.03%,如果基民是通过银行柜台进行的偏股型基金申购,扣除1.5%认购费后,则收益已所剩无几;第二,反弹行情不同于牛市,在牛市中不同行业股票固然有些先涨,有些后涨,有些快涨,有些慢涨,但一轮完整行情过后,基民会发现大多数股票涨幅相差并不大。在反弹行情中,有些品种处于领涨位置,有些品种只是被动跟随,至一轮反弹行情终结,不同品种投资收益往往会存在着显著差距,基民是否清楚应选择哪些基金品种?第三,反弹行情毕竟只是在熊市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上涨,一旦反弹终结市场又会恢复熊市状态,因此,基民必须知道该在何种市场状态下果断退出市场。
那么,这三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从市场自身表现和外部政策两方面甄别是否具备参与价值。通常如果前期经历长期大幅下跌调整而恰逢政策发生变化,则往往易发生较大级别反弹行情。如2008年10月28日至2009年8月4日,曾爆发一轮沪综指累计升幅达到48.86%的反弹行情,而行情之所以能如此强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前面经历一轮持续时间超一年,沪综指累计跌幅达到70%的大熊市,同时货币调控政策也由前期的提准升息转变为降准降息。再对比2014年3月12日市场发生的那次反弹,其反弹力度弱,参与价值低的原因可谓不言自明。其次,依据以往客观表现,确定能在有限时间内获取高收益的基金品种。其三,依据多种技术手段有效甄别反弹是否已终止。比如:各行业指数轮动节奏显著加快,但持续性很差。个股上涨与下跌家数比率。当基民发现下跌股票家数远远超过上涨家数,且已持续超过两个交易日,千万要保持警惕,这是因为投资赚钱效应持续衰减,势必会大大降低场外资金进场投资的积极性;还要看成交金额与指数涨跌的关系,指数上涨时缩量,下跌时放量,则是市场在通过盘面语言告诉基民,想卖出者多于愿意买入者,升势难以维持。 (东方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