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在中国从2007年开始起步,在当下中国市场,P2P对投融资双方来说都是刚需。截至今年3月份,全国有5326家P2P网贷平台,一片繁荣景象,但其中新发生停止经营、提现困难、失联跑路等情况的问题平台82家,已累计1824家, 占比34.25%。可以说,千帆竞航的繁荣之下,藏有为数不少的“暗礁”。
是什么原因让P2P“暗礁”这么多?
“P2P是新兴的理财方式,是国家推动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现阶段发生问题的P2P最主要原因就是P2P平台本身运营和管理不规范,产生挪用客户资金、平台自融、发布虚假标的、错配资金池等一系列伤害投资者权益和市场声誉的恶劣现象。根本原因则是,目前国内大多P2P都是从之前的小贷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或民间借贷组织转型而来,从根源上就存在制度缺陷、管理缺失、专业缺位。所以,选择专业的P2P平台在现阶段至关重要。”星金所副总经理辛林对这样的市场现状解释道。
问题存在是事实,P2P市场需要也是事实,那么在“缺陷”“缺失”“缺位”的现状下,如何选择才能让投资者的小船不是说翻就翻?辛林建议:“第一,目前国内大型、专业P2P平台存在三大主流,根据其股东及出资人的属性,分为银行系、上市系、国资系,这3类平台从自身资金实力、管理规范化、从业人员专业性及借款标的选择上具有较强优势,所以投资该类平台相对安全。在这三类中建议投资者具体选择属地在投资者生活城市或省份的平台,并且借款标的属地也尽量处于投资者所在地,这样借款标的真实性及借款用途的调查就比较真实便捷。投资者应核心关注平台股东背景、平台的管控、借款标的筛选和担保方式是否充足。第二,投资者选择的P2P网贷平台必须有自建风控体系,投资者可以通过平台及公开网络发布的平台专家信息履历、借款标的介绍、担保方式分析、平台合作单位、平台背景等一系列公开信息进行初步筛查,再通过实地考察平台的经营证照、股东背景、已发生借款案例,对已投资者的身份进一步核实。第三,投资者还须注意平台的资金投向,尽量投国家鼓励支持的行业,如衣食住行、医疗等大消费领域比较安全,相反如产能过剩的行业则不建议投。有条件的话可以咨询业内的理财专家意见,最后做出综合判断。”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平日去菜市场,为了三五毛钱能和小贩儿争个面红耳赤,可真正到了投资理财大把往外送钞票的时候,反而放心大方得很。还有人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标的利率哪个高投哪个,殊不知天上掉馅饼,地上就有陷阱等着您。其实在泥沙俱下的P2P市场,只要投资者耐心点儿、细心点儿,贪念收点儿,就能发现河水下的“暗礁”,毕竟假鱼在火眼金睛中还是会原形毕露。“第一,标的利率。个人认为3个月年化利率6%—7%,半年利率8%—9%,一年利率9%—10%区间比较正常,利率较低对投资者吸引力及同业竞争力不够,较高的话意味借款人成本负担更高。考虑到国内目前经济整体不景气以及行业利润率偏低,较高利率意味投资风险更高。第二要注意‘秒标’, ‘秒标’是P2P网贷平台为招揽人气发放的高收益、超短期限的借款标的,由投资者竞标并打款,网站在满标后很快就连本带息还款。目前诸多‘秒标’其实是P2P网站虚构的借款,根本没有真正的借款人,网站通过‘秒标’送利息的方式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风险较大。”辛林提醒,这几个方面可能让不规范的P2P平台原形毕露。
还有一些投资者是“标题党”,有些P2P平台宣传:“我给你保本保息!我们和保险公司有合作!”这些标题并不能代表投资的安全。“现实中难免会出现部分担保公司滥竽充数,担保实力不足的现象,需谨慎选择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虽然保险公司理赔资金实力雄厚,但会有一定设置性理赔条款,达到相应触发条件才会理赔,并且一般是本金的70%—80%比例赔偿,要警惕保险合同条件设置中存在理赔陷阱。” 辛林说。
那么,针对投资人都知道的分散投资原理,是否P2P也该分散投资?
事实上,专业的投资理财是理财品种的多元化,例如投资者可以持有流动性、安全性高但收益低的银行储蓄或理财,同时持有保障健康的人寿保险、部分风险高但高回报的股票或基金以及安全性及收益性相对较高但整体稳健的P2P产品。但是,如果把投资资金分散投向多个P2P,实质风险并没有因为投资分散而化解,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筛选错误而导致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