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上可以不care,战术上不能无视

2016-04-18 08:53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战略上可以不care,战术上不能无视

日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华盛顿出席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时表示,标普、穆迪近期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并没有反映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存在偏见。对于中国酝酿的种种改革,评级机构恐怕不大清楚,“所以我也不怪他们”。

语气较一个月前已有所缓和。当时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称,我们不care他的评级,也不用给他们拜码头。

由于标普、穆迪和惠誉基本垄断了国际评级市场,所以他们下调一国主权信用的评级,通常会导致该国政府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成本上升,进而打压该国货币的汇率及资产资本市场的价格,引发资本外流。因此,对于国际评级机构,嘴上可以说不care,战略上可以藐视,但战术上不能无视,而必须予以重视。

首先,不要迷信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评级机构难逃其咎,至少是个“为虎作伥”的角色。他们给有毒资产披上A级评级外衣,最终让市场预期迷失。因此,中国经济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自乱阵脚。

其次,国际评级机构将中国的展望评级下调,其实也代表了世界上一部分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无论是戴着有色眼镜也好,还是从“专业”分析出发,都是一种事实的存在,不管我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我们不可能消灭预期,而只能改变预期。

改变预期,来自扎扎实实的行动。这个行动,就是我们自己念兹在兹的改革。改革有长短打,有短期的稳增长和中长期的调结构,有时候需要为短期的稳增长让渡一些改革的空间,但不能为了短期的稳增长封闭一些改革的空间。

有些“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的改革措施,我们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自己好。我们要把杠杆降下来,而不能图省力选择换杠杆;我们要把税费降下来,而不能再以结构性减税的口号做一些毛毛雨的减税;我们要把简政放权坚持到底,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扰和偷袭;我们要把政府和市场关系厘清,让市场有稳定预期和基于未来的确定性;我们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非一遇到非常情况就放纵权力的扩张;我们要让别人承认和尊重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首先要让自己相信确实如此。

事实上,我们现在不缺顶层设计,缺的是执行。今年确定的供给侧五大战役,包括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药方没有问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药服下去。如果开出了药,但一直不肯服药,良医也没辙。上周末,关于中国一季度经济的两个重要数字公布,一个是GDP增长为6.7%,另一个是新增人民币贷款超4.6万亿。GDP增速虽然超出预期,但信贷增量也超出预期。至少存在着这样的担心,即我们的经济增长仍在“(政府)投资-信贷-债务”的旧模式影子之下。过多依赖杠杆和信贷扩张,改革步伐放缓,这样的经济增长前景应是我们极力避免的,也是不利于改变外部预期的。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