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智能社区市场规模超40亿

2016-04-15 10:02 首都建设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全市智能社区市场规模超40亿

通过手机就能开启大门、停车入位、呼叫家庭医生……这些在科幻影视剧中出现的场景,未来或将成为城市家庭的标配。

昨日举行的北京智能家居建筑展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智能家居技术提供商为消费者展示了未来的智慧生活。“我们智能社区改造和新建项目平均到每户成本不超1万元,无论是新社区还是老旧小区都可以进行改造。”展会上,太川股份智慧社区项目工作人员说。

根据北京市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本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54.7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881.8万平方米,同时去年本市老旧小区改造1500万平方米,按照90平方米每户和1万元的智慧社区投入额计算,全市如果全面实施智慧社区建设,市场蛋糕达到43亿元。

“这个数据只是预估数值,如果算上智慧社区拉动的购物、医疗、家政、旅游等衍生服务的市场规模,这一领域的市场潜力不可估量。”展会上紫光物联工作人员说。

智能社区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在家庭居住、购物、医疗、停车、门禁等方面提供智能服务。简单地说,居民只需要通过手机或手持移动中断设备即可满足清扫、水电费缴纳等日常生活的全部需求。

“你可以在办公室等有互联网的地方完成家里水电开关、清扫在内的操作,同时你上班时通过智能社区系统还能告诉商家你想吃什么?买菜、做饭一系列流程全部由商家完成,并在你下班进入家中时准时送到,让居住者体验更舒适便捷的生活。”山东智慧生活数据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本次展会上,所有参展商主打的都是全系统的智能社区服务,相比单一的智能家居概念,服务整个社区甚至整个区域的受众群体更大。与之相伴的是如何让消费者使用这套系统也随之而来。

太川股份工作人员说:“目前我们推广阶段给居民提供的智能服务都是免费的。今后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服务,这是系统盈利的一部分;同时,依托社区消费群体,我们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并针对消费需求与广告商洽谈合作也是项目另外的盈利渠道。”

展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智能社区新建和改造成本并不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在运作项目环节时主动融入智能社区技术服务意识,与相关专业技术提供商共同研究实施,或者与物业企业共同研究市场需求,通过集成优势降低成本,而老旧小区改造智能社区项目应有更多政府投资作为基础。

责任编辑:贾奕炜(QF0013)  作者:谢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