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气温逐渐升高,狂犬病又将迎来每年的高发期,需提前预防。
天气渐渐变热,人们的衣着慢慢趋少,暴露部位较多,犬类活动频繁,加之气温高、气压低,宠物容易烦躁,情绪不稳。这个时候,狂犬病的发病率容易上升。根据统计,在各个年龄段的狂犬病发病人群中,儿童、青壮年及老年人发病最多,男性较女性发病多。
儿童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又加上比较喜欢搂抱、拍打小动物,这样很容易遭到袭击受伤,且咬伤后不会及时告诉家长,失去了尽早预防处置的时机。加上儿童身材矮小,犬极易咬伤头面部、颈部及上肢,这些部位离中枢神经较近,血液循环丰富,所以潜伏期短,病情险恶,发病率高。
青壮年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工作机会多,被犬类攻击咬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老年人多在家留守,遇到犬类动物攻击的反应速度变慢,导致暴露机会增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等淋巴器官的逐渐萎缩退化,机体在接受外来抗原物质后免疫应答能力也逐渐减弱.故人群对接种狂犬病疫苗后的阳转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这也是导致中老年人发病率高的原因。
男性高于女性的原因,一般认为男性好动,外出机会多,被攻击咬伤的机会也随之增多。
狂犬病毒对所有年龄组的人群均易感,不同性别、年龄的差异主要与接触动物机会的多少有关。因此,进一步做好预防狂犬病的危害性宣传,让人们知晓狂犬病可防而不可治非常关键。
目前很多养犬人认为自己的爱犬没有病,当爱犬咬伤别人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才给他人接种疫苗,轻微咬伤自己根本不在意。可是据报道,外表正常的健康家犬,携带狂犬病毒阳性检出率高达3.2%。所以,对外观健康的家犬和宠物咬伤,要按照卫生部门2009版动物咬伤处置办法进行正确处置,增加人们主动到医疗防疫机构实施规范免疫处理比率,提高暴露后免疫处理比率,是目前有效预防狂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饶芳菲(作者系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