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长安自动驾驶汽车从重庆启程开往北京。这是本土车企自动驾驶技术的首次路演。当下,自动驾驶正在引发人类交通和社会发展的一场巨大变革。
日前,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在自动驾驶国际研讨会上宣布,沃尔沃汽车将在中国设立自动驾驶测试基地,这将是中国首个面对汽车行业和普通公众开放的全球最高水平的自动驾驶基地。同日,高德集团正式推出高德地图车机版,而刚刚低价上市的长安CS15就是高德地图车机版首批装载的量产车型之一。随后,东风标致宣布,自今年起,东风标致将陆续在投放的新产品中全面导入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不难看出汽车圈里无论国际车企、合资企业或是自主品牌,都围绕“自动驾驶”展开布局,自动驾驶激战已经开始。
沃尔沃汽车认为,自动驾驶的研究和测试不能没有中国市场。沃尔沃汽车首次在北京西六环进行了实路测试,时速70公里自动驾驶,收集中国复杂道路交通状况下自动驾驶的相关数据。
而奥迪、奔驰、丰田等车企也在马不停蹄研发试验自动驾驶技术。以奥迪为例,奥迪自动驾驶系统的亮点是立体传感器以及中央驾驶者辅助系统。激光传感器、摄像探头、监视探头、雷达等22个探测器放置于奥迪车身四周,通过汇入大量综合数据处理器来分析当前车辆情况以及确定是否减速、加速、并线等行为。
从使用原理上来讲,奥迪这项技术与其他品牌的差别不大。不过,它可以在同一车道内实现加减速、制动、超车、回位,驾驶员随时可以接管。
此外,丰田的动态激光追踪和预测互动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雷达和前置摄像头来识别其他车辆,控制车速和车距,避免与其他车辆相撞;通用的V2V通讯和超级巡航半自动驾驶技术能够使车在面对车辆拥堵时自动控制汽车转向和车速。
所以从技术上,无论是高度自动驾驶,还是全自动驾驶,各个车企在技术路线上基本趋于一致,差别主要是在开发进度以及实际应用的时间。
当自动驾驶技术话题都围绕着国外车企讨论时,本土企业也在追赶。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加大了对自动驾驶汽车的布局。如一汽、东风、上汽、广汽、奇瑞、比亚迪等国内车企均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发力,但由于尚处于原型验证阶段,离量产和应用还比较远。
然而值得振奋的是,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从4月12日起从重庆出发,经过2000公里行驶测试后将会亮相北京国际车展,成为中国首个实现长距离无人驾驶的汽车企业。据悉,北京车展期间,北汽也将会在场馆外开辟可供消费者试乘试驾的无人驾驶汽车。
其实,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具备了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
此前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曾建议,中国政府加强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相关立法,制定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的统一安全标准、云服务规划、数据安全和V2X通讯协议,并与国际组织和标准对接;在交通执法、保险责任、黑客侵袭等方面推动立法支持。
自动驾驶技术竞赛已经打响,会否成为继新能源车后车企下一片“蓝海”,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