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服装世界里,以往都被黑白灰这几种单调的颜色所占据。妈妈说我生活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合适,那时候衣服的色彩只有这些,想艳丽都难。
钟爱什么颜色,就像其他爱好一样,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但近一两年,我开始喜欢靓丽的颜色,也去听过西曼色彩学校的老师讲关于颜色搭配的课程。原来,根据自己的肤色、脸型、身高、气质等多种元素,是可以穿出更多色彩的。只是我们不太了解色彩,不太了解自己。
颜色,其实也是态度。
年轻时,我想隐藏自己的幼稚,用深沉的颜色,给自己从外由内的心理暗示。不过,掩藏了这么多年,依旧改不了自己孩子一样的性格和一颗抱朴守拙的心。所以,我的“迷彩衣”帮不了我。年轻是用暗淡的颜色掩盖不住的,那时候的精气神儿和无限的活力,胜过现在百倍。
过了而立之年,选衣服成了选故事。突然感觉,买衣服是一件很诗意的事情。
多年前,在一家店里看见一件正装小上衣,灰色纯毛为基础色,其间掺杂着一些其他颜色,黑色兔毛领子。正在端详,发现了诗意的名字:沙与沫。与其说是这件衣服符合我的审美,不如说这个名字更让我浮想联翩。沙与沫的对话,将是怎样的起起落落,耳鬓厮磨?
想起纪伯伦的诗:“我永远在沙滩上行走,在沙土和泡沫的中间。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和沙滩,却永远存在。”
有些衣服不仅仅是衣服,更像贴心的朋友。
中式衣服也是我的最爱。
曾经在商店里试穿一款高领儿、两侧开气儿的中式大褂儿,对襟盘扣,青黄色写意向日葵花开得肆无忌惮。穿上试,店主人幽幽地说:“这件衣服就是在等你呢!”
一句话让我心生情愫,爱不释手。
再以后,买衣服显然失去了美感和诗意的体验。无论到哪里买衣服,始终只问一句:“有最大号的吗?”
曾经的窈窕淑女,变成了高大威猛的女汉子。更是有一次在上品买衣服,在试衣间里穿上裙子之后,竟然无法自己脱下来,在服务员的帮忙下才解围。从那以后,很少去一般的商店,根据自己欧版的身材,选择了奥莱或是外贸店。到那里,我找到了些许自信,我的庞大在欧码中算是小意思了。
一路买衣服,成了一路感叹,也成了一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