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生命萌发的季节。春天开始到7月份,北京动物园将有20多种、数百只“萌宝”出生。
在园内,两只新出生的小麋鹿正颤巍巍地跟着“妈妈”学走路。动物园饲养队副队长张耀华介绍说,麋鹿就是俗称的“四不像”,是大型食草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北京动物园都会出生三、四只,现在还有两只在待产,等小麋鹿长到一岁多,就要交流到全国其他动物园。这样一是防止种群近亲繁殖,二是园内兽舍空间有限,“公麋鹿特霸道,它的亲生‘儿子’,长大了也容不下”。张耀华说。
在斑马馆,一只刚出生的小斑马正躲在“妈妈”身后。张耀华说:“小斑马刚生出来对大自然很陌生,寸步不离它的‘妈妈’,走一步跟一步,就能判断出这只是刚生出的。再看远处那只,活动范围较大,都能自己玩儿了。”
透过玻璃窗,一群拖着长尾的环尾狐猴正在蹿上跳下。不远处,一只狐猴正猫着腰来回“踱步”,她的“萌宝”就趴在后背上。“萌宝”的脑袋圆圆的,还没有苹果大,饲养员说:“新生的环尾狐猴只有20克,加上尾巴才30厘米,天性特别活泼,别看它小,能蹦能跳的。”据介绍,今年北京动物园已有8只狐猴宝宝出生,还有三只狐猴在待产中。
和人一样,动物们也有月子餐一说。“我们会给‘妈妈’们补充一些营养,比如多给点蔬菜,水果,有的还要给喝点小米粥,不光对‘妈妈’,有的小家伙们40天左右就能吃辅食了,我们就给点嫩草,也是让他们营养更均衡。”张耀华说。
相关链接
动物繁育季 游客需“静观”
4月8日,记者来到北京动物园,刚要挥手和饲养队副队长张耀华打招呼,张耀华却做出了“嘘”的动作,并示意记者慢慢走过来。记者凑上前,张耀华悄声说:“大羚牛刚生完没几天的孩子,正带着‘闺女’晒太阳呢,这时候大羚牛比较警惕,小羚牛也胆小,如果声音太大,容易惊着他们。”
每年动物们的生产季,也是饲养员们最忙的季节。“春天是动物们的生产高峰期,如果游客碰巧遇到,一定不要大喊大叫。前两天生小河马的时候,有位游客看见了,又兴奋又着急:‘有没有人管啊?饲养员呢?怎么都不照顾啊。’其实饲养员都在远远的观察,动物们都有自然生产的能力,如果这时受到惊吓,反而生不出来,有危险,所以游客应该保持安静,最好离开现场,不要打扰正常生产。”
在羚羊馆,张耀华一边观察刚出生不久的小羚牛一边说:“现在来动物园大多数刚出生的小动物游客都可以看到,但如果遇到正在生产的‘妈妈’们,还是希望游客们不要喊叫,‘冷静’对待是对小动物们的最好爱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