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皮损呈多形性,急性渗出型(红斑、丘疹、渗液为主)、干燥型(红斑、脱屑)、脂溢型(油脂渗出较明显)。自觉瘙痒,病程较长,常常反复发作。鉴别湿疹的类型并且掌握不同分期的用药原则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必要时一定要来医院进行咨询和处理,切勿相信一种药物适合于任何类型的湿疹。
婴儿湿疹产生原因多
许多家长认为:“湿疹是由于热引起的,大一点、凉一点就会好。”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婴儿湿疹是由于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过敏反应,易敏体质是其发展的根本原因,热、哭闹是皮疹加重的外在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症状逐渐好转。但对于有家族遗传体质(如父母亲有鼻炎、哮喘、慢性荨麻疹等过敏现象)的患儿,如果不及时诊断与治疗,病情迁延最终可发展为特定部位的皮炎与湿疹(乳房湿疹、肛周湿疹、脐窝湿疹等);甚至有些患儿则转为哮喘、鼻炎、腹泻、结膜炎等多系统的过敏性疾病。
因此,正确认识湿疹,及时准确的给予各方面干预,是预防过敏性疾病迁延的重要环节及必要手段。
早期预防注意细节
在无法改变自身过敏体质的情况下,我们应重视婴儿湿疹的“初级干预”。过敏性疾病的初级干预包括多方面内容,喂养干预为其中一部分。母乳喂养、蛋白质部分水解配方奶喂养、高风险食物的回避以及添加辅食的时机等方面。多方研究提示,婴儿早期喂养预防可以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可以改变或延缓过敏的进程,降低高风险婴儿特应性湿疹和食物过敏的发生率。
坚持长期耐心护理也非常重要。心理护理,母亲的抚慰,保持患儿心情愉悦,促进患儿睡眠。生活护理,合理的饮食,保持干燥,适当的环境温度(以后脑勺温度作为参考),适当调整消化功能(防止便秘),暂缓鱼肝油的摄入及免疫接种等都能有效预防湿疹的复发。
儿童皮肤黏膜需细心呵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面有一层半透明的脂膜样结构,可以有效地阻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皮肤,同时具有吸收、分泌和体温调节等多种功能。婴幼儿早期表皮发育不完善,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增高。因此,儿童皮肤屏障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湿疹发病因素复杂,原因:1.气候干燥; 2.儿童皮肤生理解剖结构的特殊性; 3.过度清洗,使皮肤表面的半透明的脂质膜结构破坏,扩张的毛孔使水分过度丢失; 4.不积极涂抹护肤品,认为孩子就不需要护肤。
事实上,儿童皮肤屏障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在干燥的环境下适当的清洗,及时的涂抹护肤品,能有效阻止水分的流失,保持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可以有效降低皮肤的敏感程度,减少湿疹的发病率。
找到婴幼儿过敏原很关键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多,一旦发生过敏,可能会累及皮肤、眼、耳鼻喉、呼吸等多系统。
2岁内的婴幼儿食入过敏是其诱发的主要原因,2岁以上儿童环境因素致敏是其主要因素。在体质无法快速改变的情况下,有效避免饮食及环境中致敏物质,能够有效的减少过敏性疾病复发频次。长期摄入或者接触致敏物,过敏性疾病可能会频频发作并由急性期转为慢性期。相反,如果长期盲目忌口可能会导致营养的不均衡。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临床医生除了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外,过敏原检测是明确病因必不可少的医疗手段,只有明确病因,才能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
记者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