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4月11日讯(记者宗晓丽)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了解到,北京市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首次就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作出专项部署。全文如下:
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加大文化领域对外投资,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使对外文化贸易额在本市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对外文化贸易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树立北京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北京市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发展。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对外文化贸易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促进服务业发展、拉动消费和投资增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监督管理,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激发社会活力,营造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
坚持企业主体、创新驱动。着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开展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创新文化内容和文化“走出去”模式,努力打造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
▲北京市主要任务
1.北京市加快推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建设。
——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家级文化艺术口岸交易平台和国家级宝石交易平台创建工作。
——大力发展国际版权贸易。建设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版权作品登记中心、版权综合交易市场和版权资本运作平台。
——大力发展跨境文化电子商务。建设面向国际文化贸易领域的云数据中心和对外文化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云服务中心。
2.北京市支持文化企业开展对外文化贸易业务。
——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经营的对外文化贸易业务,并享有同等待遇。
——支持文化企业拓展文化出口渠道。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新设、收购、合作等方式,在境外开展文化领域投资合作。
3.北京市充分发挥国际性文化展会平台作用。
——充分利用京交会、北京文博会等大型文化交易平台,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支持文化企业参加重要国际性文化展会。
4.北京市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鼓励企业增加对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投入。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5.北京市建立健全文化贸易标准体系。
——支持文化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行业组织参与创立、制定国际和国家文化标准。鼓励文化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积极培育知名国际文化品牌。
▲北京市政策措施
1.北京市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利用好本市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鼓励文化企业积极申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
——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营业税免税。逐步将文化服务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文化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文化企业,符合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相关条件的,经认定可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税前扣除政策。
2.北京市拓展融资渠道,强化金融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充分考虑对外文化贸易特点,尽快形成满足其需求的信贷管理模式。积极探索扩大文化企业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鼓励有跨境投资需求的文化企业在境内发行外币债券。支持文化出口企业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内,赴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行债券。
——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品种和保险业务,开发适合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特点及需求的专属险种。支持保险机构参与设立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发展基金。
——完善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体系和担保机构建设。开发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价方法。
——落实国家文化贸易投资外汇管理便利化政策,满足文化企业跨境投资的用汇需求。支持文化企业采用出口收入存放境外等方式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
3.北京市优先提供通关便利,促进贸易便利化。
——对图书、报纸、期刊等品种多、时效性强、出口次数频繁的文化产品可采用保税仓库模式,经海关批准后开展集中申报。为文化产品出口提供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等便利措施。
——通过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三地海关文化贸易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促进通关便利,减少通关环节,降低通关成本。
4.北京市完善服务保障,大力优化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环境。
——进一步精简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对面向境外市场生产销售外语出版物的民营文化企业,经批准可以配置专项出版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文化企业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推动建设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信息库,促进知识产权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支持建立各类文化产业行业协会,推动形成自我协调、自我约束的行业良性竞争机制。
——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对外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评价激励机制。对文化企业聘用海内外高层次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的,可参照本市相关政策予以奖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