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央企在穗加速布局 央企缘何纷纷抢滩广州?

2016-04-11 10:23 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国大唐集团、中船集团、中国中铁等十余央企在穗加速布局 央企缘何纷纷抢滩广州?

“广州未来是中船集团的业务发展重地。”在上月底落下帷幕的2016年国际投资年会舞台上,中船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作为第一位嘉宾上台演讲时便发出积极的信号。

“在船舶海工业务方面,‘十三五’期间,中船集团将借广州打造国际航运枢纽的东风,投资150亿元在南沙建设广州龙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董强说。与董强“英雄所见略同”的是宝钢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中国中铁股份等十余位央企“掌门人”纷纷在广州加速布局。

这些央企举动的背后显示,国家中心城市和三大战略枢纽的建设机遇、南沙自贸试验区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区”叠加红利等等影响下,广州已对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形成强大吸附力。

A.央企组团在穗建设总部或分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副董事长王野平说,下一步要整合南方资源,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区域,最终在广州设立南方总部。“这次我们来,希望在广州能够找到建设南方总部的合适地点。我想在不远的将来,大唐集团的很多员工将是广州市的市民。”他信心满满。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未来在广州部署四大项目。董事长李长进介绍,中国中铁目前有三个项目选址在南沙,产值规模都是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另一个项目是盾构装备基地,现在正在选址。

就在广州国际投资年会之前,东方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两家大型央企的皆向白云区伸出橄榄枝。东方航空公司表示,广东分公司选址在白云新城中央商务区,“十三五”规划期间预计投入运营30架飞机,并围绕临空产业,建设总部办公大楼、机组生产运营基地等。而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已在白云区成立子公司,计划建设航空运输服务航油保障的供应链管理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相关金融服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及高端服务业总部,项目建成运营成熟后,将实现年营业收入500亿元。

央企将总部或华南区分公司放在了广州,放大了总部经济效应。数据显示,2014年,广州市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93家,其中央企36家,占全省央企67家中的53.73%,同时,央企的资源和资金优势,成为了助推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B.看重广州互联网创新等资源

以会展业闻名中外的琶洲岛升级为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截至目前,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分七批出让了20宗地块,分别被腾讯、阿里、复星、国美、科大讯飞等14家企业拍得,预计总投资达到550亿元。

广州“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广州高水平规划建设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对标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等创新区域,促进互联网创新要素集聚,形成广州科技进步新引擎。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透露,宝钢看重广州的优良营商环境和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进行了投资,要把过去粗放式的生产、销售进行转型。”

徐乐江还透露,很多重型装备企业会选择到广州设立分公司,就看中“互联网”这个工具,所带来的可能性。“琶洲背后连通的是珠三角广袤的制造业腹地和商贸流通市场,一旦能够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打通整个产业链条,加之毗邻港澳,必将把珠三角的资源引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大范围地参与全球产业分工。”

今年2月底,“十三五”广东省与中央企业首场大规模对接会“广东省—中央企业‘十三五’战略合作对接会”在广州举行。共有88家中央企业参加了对接会。对接会共签署合作项目超过400个,投资规模超过3万亿元,中央金融机构签约授信额度达6万亿元,主要涉及先进制造业、智能装备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

一位屡次到访广州的央企“掌门人”表示,在输变电等电力电气装备领域,广州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也跻身全国前三名。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电力装备行业被列入了十大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我国电力装备行业的水平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当前必须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广州选址,对广州期望比较高。”上述央企“掌门人”透露。

C.投资成本较低备受看好

“广州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设立新产业基金,这和我们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未来我们对新产业的投资将远远超过传统产业,我们相信在广州将会寻找到新的发展机会。”董强坦言。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央企的责任重大,需要寻找“出口”。“人才优势和资金便利性是主要因素。广州高效密集,尤其我们很喜欢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同时,南沙自贸区对企业利用外资,增加融资便利性和降低融资成本有帮助。”

李长进就透露,中国中铁的基金公司就是看中自贸区在金融政策上的便利性,已经在南沙注册,规模是1000亿。

其实,在经济新常态下,一向被认为“钱多多”的央企也不是“不差钱”。不少央企相关负责人坦言,“无论是税费、租金、人力成本等一切营商成本,都在我们选址的考虑范围内”。

数据显示,2015年,广州通过减税清费措施为企业减负约495亿元(全口径,含中央库、省库和市库收入),其中推进“营改增”试点减负约110亿元。而在,综合经营成本上,广州相较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显得“物美价廉”。根据仲量联行截至去年第三季度的最新统计,广州写字楼平均租金为160元/平方米/月,是北京的43.5%、上海的52.1%、深圳的65.5%。

当前,广州正从“千年商都”迈向国际商贸中心,成为最受国内外投资者青睐的中国城市之一。六年间广州五度获评《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2014年获得《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第一名。

记者在广州市国资委官网发现,平均每10天,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身前往“一线”考察央企、省、市属国企,甚至带队前往达沃斯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重大会议上推介广州。无论是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行政审批改革、还是人才引进力度上,广州都一步步向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靠拢。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