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时节 孩子需谨防疱疹性咽峡炎

2016-04-07 13:24 拉萨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病毒引起疱疹性咽峡炎预防需避免接触感

近段时间,拉萨很多儿童都出现了咽喉不适的症状,去医院就诊的患儿也明显增多。市民拉姆告诉记者,她的孩子旦增今年7岁,最近总是说嗓子不舒服,还有点咳嗽,还以为他是感冒了。其实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咽喉痛是因“发烧、感冒”而就诊。还有部分家长担心孩子这是手足口病,对此有诸多疑问,其实,这种症状也许正是春季患儿易发的疱疹性咽峡炎,来听听医生对此如何建议。

本报记者王静雯文记者采访了来自南京市第一医院、同时也是江苏省第七批援藏的儿科医生钱胜华,他告诉记者:“春季儿童出现咽喉痛的情况可能大多数是出现了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一般主要是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初期可能会有咽喉痛、扁桃体炎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且存在传染的情况。”“孩子总是反复发烧不见好,开始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就自己给孩子做退烧处理。”昨日,一位带着孩子在我市某医院就诊的市民格桑女士说道,经检查,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其实,这样的病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由于家长们对该病陌生和重视不足,使孩子屡次受到病痛的折磨。钱胜华医生说:细菌和病毒是导致咽峡炎发生的主要感染源,疱疹病毒、乙型流感病都是潜在诱因。”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急性咽部疾病,它是手足口的“同胞”病毒,只不过疱疹只长在嗓子和口腔里。

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临床上患儿常表现为高热、流口水或者流口水较平时显著增多、拒绝进食甚至不肯喝水,偶有症状严重的患儿出现呕吐甚至抽搐等状况,仔细查看口腔,会看到咽部红肿,口腔内壁、牙龈等处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疱疹混杂着溃疡。

很多家长担心疱疹性咽峡炎是否就等同于手足口病,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并不是同一种病。区别在于:疱疹位置不同;前者只在口腔内有疱疹;后者口腔内、口周、手、足以及臀部甚至全身都可能有疱疹。

严重程度不同;前者极少出现重症;而后者部分患儿会转成重症,少数患儿还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病情发展迅猛可导致死亡。

当孩子免疫力低下时易患此病。初期症状与感冒较难鉴别,家长勿当作感冒自行给孩子用药。

钱胜华医生说:孩子们春季容易患疱疹性咽峡炎,在预防上需要注意孩子所处室内环境的通风性,要让孩子勤洗手,必须用肥皂清洗双手一分钟以上,彻底达到清洁双手的效果,避免接触细菌、病毒等感染源。”由于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后,口腔会有强烈的疼痛感,对于儿童来说会出现厌食反应。所以,营养的供给尤为重要,食物应该以清淡的蔬果为主。如果真得疼得食不下,可以冲一些大静脉营养合剂喝。如果孩子因为嘴上起疱疹而拒绝进食,可选择用小勺喂流食,而不要用奶嘴。因为奶嘴碰到疱疹伤口会非常疼。流食本身不能太烫、也不能过酸、过咸或有刺激性。为防止继发感染,对于发出的水泡、疱疹,不要挑破,必要时局部使用止痛剂和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有自限倾向,一般来说病程需要1周左右;目前尚无治疗该病的特效药,主要处理方式是缓解咽部疼痛及对症处理。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极少出现重症,但和其他的病毒感染一样,同样可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因此绝不可掉以轻心。出现下列症状,家长应高度警惕,须立即送医。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容易传染,因此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同时不建议嘴对嘴亲吻孩子,因为大人有可能带有这种病毒,而大人有抵抗病毒的能力,但小孩特别是刚出生的婴儿,免疫力低下,很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室内通风,让孩子勤洗手。

同时建议幼托机构要勤消毒、勤通风,吃的东西要洗净,隔离患病孩子,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症状:1、超过24小时持续高热不退,即使退热药也很难控制体温;2、头痛难忍、频繁呕吐,特别是喷射状呕吐;3、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呼吸急促、大汗淋漓;4、四肢抖动,站立不稳;5、小便明显减少,甚至无尿;6、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嗜睡甚至昏迷等。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