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未满半年 东单菜市场定位大改

2016-04-07 09:29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开业未满半年东单菜市场定位大改

有着百年历史、歇业18年后重新开业的东单菜市场,经历了开业初期短暂的红火后,客流明显减少,营业不足半年开始改变定位,目前正调整商品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区域,减少日用百货,还将开设社区分店,每个店辐射周边2公里消费。

增加蔬果比重

东单菜市场在去年9月开业当天,曾因人流过大而一度采取了临时限流措施,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近日多次去东单菜市场探店发现,偌大的卖场内,每层消费者不过十多个人,甚至还没有售货员多,与开业初期的门庭若市形成巨大反差。北京东单菜市场有限公司董事、书记张志群坦承,“开业的时候,大家都是慕名而来,确实很多人,现在人少也是事实”。

此前,东单菜市场重张开业没有选择传统菜市场模式,而是采用现代商超大卖场模型,对生鲜、日用百货、烟酒副食进行分区分类陈设;在二楼设立了一整层老字号及各地名优特产区域;配套了餐饮休闲业态,推出App等。

对于开业半年便出现如此悬殊情景,张志群表示,“周边社区老年人居多,周六日年轻人才会相对多一些,老年人还保留着传统的印象,现在的东单菜市场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超市,而不是老味道的菜市场”。这与开业时东单菜市场“互联网+”的综合超市定位并不符合,商品需求也不匹配。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东单菜市场今年5月将以恢复传统特色,迎合老年人需求为目标重新进行商品调整,“目前地下一层的蔬菜、水果区域要扩大至少一倍,突出生鲜特色;主食厨房种类也更丰富,比如之前只有一种面条,现在要增加到八种,馅儿饼、炒面这些方便大家随时食用的商品会更多。同时,日用百货类商品缩小面积和种类,日配类商品挪到楼上去”。

将开社区店

作为京城四大菜市场的东单菜市场始于1902年,1997年因为城市改建等原因停止营业。重新开张的东单菜市场落户和平里西街69号,上下共7层,建筑面积超9700平方米。

按照东单菜市场最新的连锁化规模化发展计划,“会在社区周边开设分店,分店里只卖蔬菜和水果”。张志群介绍,分店打“东单菜市场”的招牌,面积约四五十平方米到七八十平方米之间,目标是覆盖门店周边2公里的消费人群。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目前东单菜市场已经在安定门、丽泽桥西南角等社区开出4家分店,商品价格与总店保持一致。

东单菜市场还入驻了京东到家,希望借助送货到家覆盖更多的人群,同时,这对于18年未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东单菜市场来说,也是一种品牌宣传的途径。这与社区分店战略相辅相成,“只有一家店的话,没办法实现快速送货到家,肯定是要在分店周边实现配送,我们分店要覆盖到各个社区去”。

品牌定位改戏

歇业18年再次进入市场,原有的商业模式已经不适合,新的模式还在探索。对于经营商品、餐饮等综合业态面积超过5000多平方米的市场来说,复出也不容徘徊太久,经营成本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春节之后的销售比较不错,差不多每天有15万元的销售,这已经是盈亏的临界点。”张志群表示,现在人流量不多,每天将近10万元销售,还难以覆盖成本。事实上,对于东单菜市场重张后遇到的问题,权属各方也清楚知道。东单菜市场隶属于北京东方奥天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后者隶属于东城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今年3月初,东单菜市场召开经营研讨会时表示,“在近半年的经营过程中,商品的价格、种类,卖场的布局、动线以及顾客服务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一直不断调整和改进,但距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张志群表示,“没有一两年的时间,很难培养出忠实的客群,东单菜市场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适应,目前对于盈利公司并没有过多要求,现在要先把品牌打出来”。

北京商报记者邵蓝洁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