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腹泻交替小心肠肿瘤“作怪” 专家建议肛肠镜检查不能少

2016-04-06 15:21 金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便秘腹泻交替小心肠肿瘤“作怪” 专家建议肛肠镜检查不能少

便秘、腹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但很少有 人知道,这两种症状也可能是大肠肿瘤的信号。此外,肠肿瘤初期还会 有便血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特别容易与痔疮混淆,而混淆的结果就是很 多患者在被确诊时已是晚期,生活质量被严重影响,预后也很差。南京 市名中医,肛泰医院特聘专家朱传娣表示,肛肠镜检查是排查肠肿瘤的 一个基本手段,建议市民在出现类似症状后要及时检查,及早诊断。

直肠肿瘤被当痔疮治了两年

上个月,62岁的周先生在早上如厕时突然晕倒。而这样的情况两年前也出现过,当时的检查并未发现大碍,医生说晕倒是因为痔疮长久以来没得到有效治疗,造成了贫血。所以这次晕倒,家人也一直以为是贫血所致。但最后的检查果让所有人意外,除了有痔疮,周先生还有直肠肿瘤,而且病理检查结果也不乐观。医生说,以目前的检查结果来看,肿瘤存在至少已经两年了,但一直以来都是以痔疮在治疗,因为两者的症状实在太相似,痔疮的存在掩盖住了直肠肿瘤的踪迹。

得到这个结果,周先生非常懊恼,因为第一次晕倒后,当时就诊,医生就建议他做肛肠镜检查,而周先生认为这是痔疮复发,没必要做这个检查,没想到这一拖情况就恶化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了。“虽然两者相似度高,但直肠肿瘤和痔疮仍能简单区别。”朱传娣说,首先是便血症状不同,痔疮便血一般颜色鲜红,而且血与粪便不相混合,而肠道肿瘤出血多呈暗红色,含黏液,常与粪便混合在一起;其次是大便形状和排便习惯改变,痔疮一般不会改变大便习惯和形状,而直肠肿瘤会导致排便规律的变化,大便呈扁形或带沟槽痕迹。“当然,光看这些症状未必有效,最好的办法还是做肛肠镜。”

接诊的最小肠肿瘤患者

只有15岁

肛泰是专业的肛肠疾病医院,在这里发现的肛肠肿瘤病例似乎更为集中。该院曾对门诊病人做过大致的统计筛查,结果发现来就诊的10个病人中,就有1人查出有肿瘤。“过去肠肿瘤的患者根本没有这么多,但现在门诊里,有时一个星期就能发现3例肿瘤患者,这个比例已经相当高了。”朱传娣接诊过的最小的大肠肿瘤患者只有15岁。在确诊前,这个男孩没有特殊症状,只是不停拉肚子。当时多家医院也都在按照肠炎治疗,但男孩的情况一直不好转。当家长带着孩子找到朱传娣时,她第一建议就是让孩子先做肠镜检查,结果病理报告出来不乐观,没过多久孩子就去世了。“这也说明了早发现的重要性,如果孩子能早点做个肠镜检查,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早期检查肛肠镜最有效

不管是传统的X线(钡餐、钡灌肠、气钡双重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MRI、PET等检查手段,均没有肛肠镜检查那么直接和准确。在日本,胃肠镜检查早已被纳入常规体检,而在国内,因为检查价格、市民认知等问题,胃肠镜一直都是常规体检“计划外的选择”。“普通的肠镜做下来也要三四百,如果是无痛肠镜,所有费用加起来要千把块,所以很少人会主动去做。”

朱传娣说,肛肠镜检查是目前结直肠肿瘤诊断手段中最重要的方法,经常在门诊碰到一些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带血或慢性长期腹痛或便秘的患者,他们不厌其烦地辗转于多家医院找专家看病,希望不做任何检查就能将疾病诊断清楚。但这是不现实的,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了循证医学时代,经验(如直肠肛门指诊、触诊、听诊等)固然重要,但更高效、直观的检查,比如肛肠镜、电子肠镜、胃镜等,应该在诊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些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肛肠镜检查

通常,40岁以上的中年人,每年应做一次肛肠镜检查。而如果有肛肠肿瘤家族史的,应该将第一次检查的时间提前,还可适当增加肠镜检查的频率。“其实年龄并不是硬性标准,要结合病人的实际症状来看。”朱传娣说,当身体出现以下症状时,要及早做肛肠镜检查: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但排便量不多,甚至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大便带血或间歇性的便血,并且血的颜色为暗紫色、紫红色;大便呈条形且细,或形状有改变,呈扁形;腹痛,腹部包块,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 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