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大城市“异地墓”兴起 “死”也要逃离北上广?

2016-04-05 13:52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死”也要逃离北上广?

清明时节,在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周边地区,墓园前挤满了北京和上海的车辆。有人说,“生在北京、葬在河北;生在上海、葬在江浙”,河北和江浙的“异地墓”受宠,成为环大城市“异地墓”兴起的现实注解。

“环大城市墓”不只是便宜

记者调查发现,河北境内不少公墓销售人员将重要购买人群定位为北京居民,如位于涿州的京南卧龙公墓、位于易县清西陵崇陵旁边的华龙皇家陵园、位于三河市的灵山宝塔陵园等。

河北的灵山宝塔陵园距离北京仅50多公里,一名陈姓工作人员介绍,自2013年开始对外销售以来,该墓园客户80%以上都来自北京,许多客户表示,这里“性价比高”。据其介绍,陵园双穴墓价格从1平方米售价16500元起到2个多平方米售价8万多元不等。“去年最便宜的是9500元的,被许多从北京来的客户一抢而空”。

民政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公墓的销售策略,针对的是部分北京市民既要传统安葬方式又要较为低廉价格的复合型需求。

上海周边的苏州、嘉善等地,双穴墓的价格普遍在3至4万元左右,较上海的墓地价格有明显的优势,一些陵园还为上海的居民开通了销售班车和扫墓班车。

记者调查发现,比起周边城市,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对墓穴的土地政策和购买政策限制更加严格,因此,“大碑大墓”“活人墓”等类似需求得不到满足,也是导致“异地墓”兴起的重要因素。

尽管国家相关规定明令禁止“活人墓”的销售,但灵山宝塔陵园一名陈姓工作人员坦言,陵园有很多客户购买的是“寿穴”,即生前就购买的墓穴。据了解,墓园总共3万多套碑,已经卖了1万套左右。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乔宽元说,上海大量外来人口都来自于周边的江浙地区,对老一代“移民”来说,都有“叶落归根”的心理,回江浙老家安葬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近年来随着对移居城市认同感上升,选择在上海安葬的“外来人口”有所增加。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位于上海周边江浙地区,却“逆向”面向上海居民销售的墓群,对居民的吸引未必仅仅是价格,“大碑大墓”和更为宽松的购买条件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大城市殡葬成本有多高?

除去观念因素,价格依然是让特大城市居民选择异地而葬的根本性因素。中国大城市的殡葬费用究竟有多高?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显示,北京市区居民平均安葬消费为7万元。这意味着即使不加入使用周期的考量,中等水平的公墓每平方米均价也已经较同等区位的房价高出不少。和北京类似,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经营性墓地的中位数消费水平在6至7万。

大城市墓地难题待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特大城市都没有新增殡葬用地的计划,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更加节地的殡葬文化和殡葬方式,大城市墓地的紧缺将会进一步加剧。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4-2015)》显示,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

这一报告的数据与记者在多地向民政业内人士咨询得到的结果一致,不少城市的墓园已经出现了现实的“死墓危机”。所谓的“死墓危机”是指在一些建设时间较早的墓地中,大量墓穴原定使用期到期,却又难以循环利用和征收管理费用,导致储备土地不足、即将“无墓可卖”“无地可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墓园甚至不惜毁绿、填湖、私扩。

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表示,化解殡葬贵的问题,除了要宣传的殡葬新风尚,更需要积极探索百姓能接受的节地生态墓葬方式,并配以一定的奖补措施,同时强化公墓经营者的社会责任,多种方式并行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新华社记者 周蕊 林苗苗(据新华社上海4月4日专电)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