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结束,今日将迎来小长假后首个工作日,公交集团在京藏高速、京通快速、京港澳高速、阜石路等进出城联络线进城方向以及途经回龙观、天通苑、望京等大型居住社区周边公交线路,增加200部机动车,从早6时30分开始提前加入早高峰运营,加密发车间隔,应对客流高峰。
【高速】
3天交通量约668万辆
昨日,记者从市交通委获悉,清明假期3天高速公路交通量总计约668万辆,创历史新高。
昨日下午,各返京客流高峰“如约而至”,京开高速进京方向榆垡南至梨花桥路段、京藏高速进京方向居庸关至南站村路段、西六环内环方向青龙湖至千灵山路段、京承高速进京方向怀柔至酸枣岭路段等都出现了拥堵。
交通委介绍,今年清明假期高速公路压力总体突出,高速公路交通量日均约22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约8.4%,增长明显。特别是京承高速、京开高速、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在假日前期出京方向、假日后期进京方向运行压力突出,持续时间长。
【地铁】
日均送客近900万人次
交通委发布消息,清明期间,轨道交通客运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日均客运量896.3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775.34万人次增长了12.12%。
其中,京港地铁所辖各线总客运量共计503万人次。仅4号线及大兴线客运量即达386万人次,日均129万人次。
为确保乘客出行,清明假期期间,京港地铁所辖各线共计开行列车3488列次,加开临客2列。京港地铁介绍,节日期间,北京南站、大兴线北宫门站、4号线动物园站日均进、出站量较大;换乘量较多的车站则是西直门站、国图站、西单站。
此外,4号线北宫门站临近颐和园、香山及植物园景区,因踏青、出游乘客较多,清明假期期间,该站日均进、出站客流量比双休增长了44%。大兴线天宫院站临近天堂公墓,因祭扫乘客较多,清明假期期间,该站日均进、出站客流量比双休增长了11%。
【公交】
扫墓专线送客16764人次
针对市民祭扫和踏青重合的出行特点,清明节期间,公交集团139条途经陵园墓地的常规线路日均增发2136车次。比如,途经故宫、北海、动物园的103路每日增发20车次;途经植物园、香山的318、331、360、360快、563路等10条线路也加密发车间隔。
另外,去往八达岭长城的877路节日期间单日最多发车259车次,日最多运送1.55万人次。此外,德胜门至八达岭的节假日专线发车108车次,运送乘客3728人次。
据统计,小长假3天公交集团日均发车14.85万次,共计运送乘客2800多万人次。13条扫墓专线共发车354车次,运送扫墓乘客16764人次。
【铁路】
创旅客发送量单日最高
清明假期,北京铁路局直通和管内共计发送旅客440.97万人次。其中,4月2日最高单日发送旅客 128.3万人次,再创北京铁路单日发送旅客新纪录。
记者从北京铁路局获悉,节日期间,北京地区四站共计发送旅客185万人次,同比增加18.5万人次,增幅达11%。其中,北京南站客流量持续走高,仅4月2日、3日两天,北京南站共到发旅客56万人次左右。特别是4月2日,单日旅客发送量达到18.5万人次,创北京南站建站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
为满足旅客出行,北京铁路局共计加开旅客列车189 列。
【旅游】
查处无照经营行为40起
市旅游委统计,三天假期,本市160家主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9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6%。
小长假期间,各种黑游黑导又蠢蠢欲动。市旅游委联合市公安、工商、城管、交通、公园管理中心等部门加大对旅游市场的检查监管力度。节日期间,延庆区“一日游”联合执法检查组持续加强对进入景区的旅游车辆和旅游团队进行抽查,重点打击“黑车”、“黑导”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昌平区旅游执法大队重点在十三陵景区、居庸关长城、农业嘉年华等地域实施不间断执法检查。房山区旅游委联合检查小组对坡风岭风景区、库尔家宾馆、北京田园之星宾馆等旅游市场进行检查。
据统计,三天来全市共出动检查车辆653辆,联合执法检查人员2855人,检查旅游车辆36辆,导游员72人,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和无照商家40起。不过非法一日游的情况依然存在,例如有游客投诉,导游强制购物,存在二次收费等问题。
【游园】
玉渊潭待客量首进三甲
清明小长假三天,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70万人次,颐和园、植物园、玉渊潭三家待客最多——后两家公园的游客量首次挤进排名三甲,可谓以“花”夺魁。针对不文明赏花行为,北京市还首次开出旅游罚款——有2名游客因攀折玉渊潭樱花吃罚单,罚款金额20元/人。
目前,清明节已超过“五一”、“端午”、“中秋”,成为游园热度仅次于“国庆”的节日假期。颐和园旅游人数及踏青人数居榜首,达到28万人次。植物园、玉渊潭两家以“赏花游园”为主的公园游客量首次冲进前三名:植物园达到21万人次,玉渊潭达到18万人次。
节日期间,市属公园及园博馆共受理非紧急救助事项达到13万件,主要是为市民提供小药箱、饮用水、失物招领、免费轮椅等。
市公园管理中心提示游客,清明过后中山公园的郁金香、陶然亭的海棠、玉渊潭的近千株晚樱、景山公园的牡丹等春花将进入最佳观赏期,具体花讯市民可以关注官方微信微博。
【祭扫】
386万市民祭扫亲人
清明扫墓高峰期平稳度过,全市213处祭扫点共接待祭扫市民386万人,同比增长5%。
目前,清明小长假已成功分散原本集中的扫墓人群。据八宝山人民公墓介绍,清明假期出现之前,祭扫基本就集中在清明前后周末和清明节当天,每天能接待市民近10万人。“清明节当天人尤其多,有着急的祭扫市民早晨5点就来敲门。”最近几年,八宝山地区祭扫人数都是“高峰不见峰”,高峰日祭扫人群少则4万,多则8万。基本上是,“节日第一天人相对多一些,祭扫完,一家人就出游了,而不是非要选择清明节‘正日子’来。”
【消费】
60家商企三天售13.6亿
清明小长假期间,青团、祭扫糕点、祭扫花卉等节令商品热销。市商务委监测的60家商业服务业企业节日三天累计实现零售额13.6亿元,同比增长6.4%。
开幕将近满月的第四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三天小长假共迎客23万人次。其中,4月3日客流量达9.7万,成为四届活动以来单日最高纪录。
清明节前一两日是“寒食节”,老北京的讲究是寒食节不能动火,在小长假期间,如护国寺小吃的“寒食十三绝”,北京稻香村推出的青团,都是热销产品。护国寺小吃50余家门店供应“寒食十三绝”小吃10万余个,供应量同比增长20%。北京稻香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除了经典的红豆沙馅外,根据消费者需求还新增添了一款奶黄馅青团。配合清明节扫墓祭祖传统的北京稻香村花韵四品,今年也根据供桌实际空间大小将产品规格进行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