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清明
祖父会打来好酒 买来好烟
还会让祖母烧些
半熟的鸡鸭鱼肉
爆竹声吵醒了山村
让一些无名的鸟儿逃向天空
也让一些往事落下苍穹
祖父一次次述说童年的琐碎
皱纹深成苍老的沟壑
无数的悲欢填充其中
让人无法归纳 终究沉默
我以为岁月是相对静止的
风景 没有生老
没有病死
怎奈不经意间
时光在墓碑上刻下
祖父 你的
名字
河边清明
春雷滚滚,春风浩荡,雨跳蛙鸣。正是清明好时节。
《易经·说卦》中说:“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扰万物者莫疾乎风。”雷鸣风激,清明就到了。
不辜负清明时节的好时光,宜移居河边,靠近清明,细赏清明。
所近之河不必阔大,但应有邈远之意。沿河上溯,难寻河之源藏在哪座大山的山坞里,因不可知其源流所在,就多了一分岁月的深意。河水下流,不知其远及之处是湖是海,总留着一点悬念,就有了时光漫漫的远意。
清明于岁月的新鲜之外,还有着一些深远的意思。唯其如此,清明有新鲜活泼的生之欣悦,才不至于显得单薄寒伧。追思慎远的凝重是清明的分量,像风筝的线,牵着人们踏春时的步履轻盈,也像是春风的暖意,吹开每一张笑脸,感恩岁月的真诚。
临水择居,所居之楼不必多么高大,条石垒叠的屋基高可与岸相平,屋边三株桃花,沿岸两行新柳就够了。
沿堤青草,碎花漫坡,渐行渐远,如晚风急雨,如无边春色。楼可两层,临岸近桥,岸边有石阶伸向河里,砌阶的条石上青苔斑驳,绿意生春。跨河石板桥,桥形如弓,承载岁月的厚重,也承载春天的新鲜。桥头乌桕,高过楼檐,青瓦在乌桕的新绿里,其色凝如新墨,朗润清新。
上得楼来,推窗远望,远山含黛凝翠,迤逦如屏,浅雾低岚浮在山腰,视野所及之处,就清爽简单了许多。
近看,村庄的翠绿里,黛色的屋脊绵延,桃红梨白间,鸡犬之声相闻。低头处,阡陌纵横,水田漠漠,新栽的秧苗在茫茫白水里,是伶仃单薄的新绿,弱难禁风,像身材单薄的纤纤女子,走在田埂之上步摇影动,总疑心那水田之中的田埂是软的,禁不起踩踏,随时会陷入水里一样。也担心那样轻盈的步子会在春风中飘落,如一片浮萍。
寒食近清明,时已暮春。唐代诗人韩翃在《寒食》诗中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写的正是暮春时节的长安,满城花开,御街柳斜。还应该有斜风细雨作衬景,斜风细雨里,河水涨,新绿弱,桃红残,就有了春将落幕的萧然了。
暮春不忍看,就夜卧小楼之上,独自听春吧。听一夜风声、水声、蛙声,也在春天里,静静地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些声音喜悦欢快,又安静得如春水轻漾。
路过楼边檐角的风声,触响了悬着的风铃,其声如割,凄厉甘美。雨点跳动的河面,水声细小清越,像春夜的薄凉,一阵阵轻触你的肌肤。河水东流,有着结伴而行的欢快,喧闹而又凌乱,像清晨林间的鸟鸣般杂乱,谁也管不住管不了,只能任其一夜哗然到天明了。
我还是喜欢那些哇鼓聒噪,声如雷动,让夜渐行渐深沉。春天的百花齐放,像是一场赛事,只有青蛙在夜里为它们呐喊助威。
暮春的夜晚,独自静听,那些声音如从远古传来,如先民在《诗经》的吟唱:“凤凰于飞,和鸣锵锵。”那些声音和气息,会让你的心思归于沉醉、安宁。
铁骑雄心
2003年12月23日,部队领导庄重宣布:摩托车护卫队正式解散,官兵心爱的坐骑永久封存。
车库前,班长尚勇把车擦了又擦,含泪说道:“这辈子我再也不骑摩托车了,这段时光将永远镌刻在我的生命里。”
王强也流泪了:“摩托车是我的生命,今生我愿意为它默默付出,但绝不会把它当成炫耀的资本!”
离开部队后,王强一直不愿提及那段往事,没想到如今却要披挂出征。王强心情复杂,自言自语:“尚班长,对不起了,战友们,对不住了,为了生子,为了莎莎,更为了我们护卫队的荣誉,我必须参加明天的比赛!”
阳光明媚,海风拂面。钱老板带着王强来到了澳门凯撒摩托车俱乐部的车库。轻点电按钮,卷帘门缓缓升起,里面停放着各式各样的摩托车,每辆价格都在20万以上。
钱老板兴奋的介绍着:“这些都是进口货,有的还是我高价从海外走私的,安全性你倒大可放心,其中两辆还为我赢了100多万美金,怎么样?”
王强边走边扫视,在一辆银白色宝马850型摩托车前停下了脚步,拧了拧油门线,踩了踩档位。飞身上车,旋转钥匙,右手扭转油门,摩托车顿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王强驾车玩了两个特技,漂移急转掉头,前轮凌空跳跃。
“发动机怠速提升1000转,后轮胎压增加50帕。就它吧,操作比较顺手!” 王强的言语充满坦然。
凯撒摩托车赛场,晴空万里,人山人海。10余辆摩托车马达轰鸣、尾烟四起。只见王强头戴白色头盔、身穿银色防护服,车头仪表盘的几个指针不停的摆动。两旁的欧美车手看到王强,露出了不屑的笑容,彼此还在交流着什么。
随着裁判大旗一挥,一群摩托车瞬间像脱了缰的野马向前狂奔,两旁的观众发出尖叫声和欢呼声。比赛异常激烈,王强暗自捏了一把汗,不敢有丝毫放松。经过一段拉锯战,场上名次逐渐拉开了,王强暂处第九,前八名车手中,六名欧美人,一名日本人,还有一名马来西亚人。
前方进入连续弯道,选手们不约而同的降低了车速。第一个弯道120度,大家轻松通过,高速行驶两公里,迎来第二个弯道,领跑的欧美车手瞬间降至70迈,而日本车手佐藤太郎却似乎找到了最佳超车机会,以100迈的速度向前狂奔。就在他沿外侧赛道超车瞬间,六位欧美车手整体向右移动,令佐藤太郎躲闪不及,车前轮撞在了前面一辆车子的后半部,连人带车摔在路面上滑行了50多米。
赛程过半,群车风驰电掣。欧美车手凭借赛车优势和大赛经验,逐渐把王强和马来西亚车手布拉西姆甩在了后面。钱老板从看台上站了起来,急的直跺脚。
第四弯道,前方车手突然抛出一块砖头大小的物体,一旦后面车子压上肯定人仰车翻。王强瞬间判断,果断冲上去,向左弯腰顺势捡起,紧接着后面的摩托车鱼贯而过。布拉西姆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向王强竖起了大拇指。
最后一圈,迎来最急的弯道。六名欧美车手依旧领先,王强和布拉西姆紧随其后。看台上人声鼎沸、激动人心,钱老板嗓子都喊哑了,像他这样的“大东家”,赢了将大发横财,输了没准就会倾家荡产。
距离弯道还有800米,一名欧美车手果断脱离团队独自向前飞驰,其他五名欧美车手仍旧一字排开挡住赛道。最后一次机会,如果失去就彻底失败了。
200米、100米、50米,布拉西姆一道闪电冲向外侧车道欲强行超车,五名欧美车手集体进行围堵。眼看就要撞上了,他们犹如躲避套马杆的烈马,同时做了一个细微的减速动作。
就是此时,王强突然加速,一个漂亮的漂移,地面留下了长长的轮胎印记。伴随一声马达轰鸣,王强的赛车尾烟喷射、前轮翘起,如同出膛的炮弹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疾驰,从内侧车道一举突破了5名车手的围堵。只见他从车上站了起来,油门一拧到底,犹如一只雄鹰穿过天空向终点扑去。整个赛场沸腾了,掌声呼声此起彼伏……
王强终于见到了杨俊生,两个男人紧紧抱在一起。
“生子,你怎么这么傻。这样不但帮不了莎莎,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强哥,我不想看到你和嫂子为难。想为了莎莎,搏一把。”
“生子,别说了。你没事就好。”
(九)
中午时分,一架波音747客机从澳门国际机场滑行升空,目的地是南江市……
8月12日上午9点,南江英雄师隆重举行“摩托护卫队重组仪式”。近200名官兵精神抖擞、整齐列阵。主席台上站着两位少将和四位大校。一位少将宣读了关于重新组建摩托护卫队的命令,并为护卫队官兵授旗。官兵集体宣誓:“我自愿加入摩托护卫队,发扬‘荣誉高于一切,护卫重于生命’的护卫精神,不怕苦累、不怕牺牲,用青春和汗水铸就世界一流的护卫队。”
三天之后,英雄师郊外训练基地,随着一声令下,队员快速戴头盔、穿护具,推着摩托车沿着操场竞相奔跑……
王强拿着喇叭喊道:“看看你们,连车子都推不动,今后还怎么驾车,怎么执行任务?”
此时,新兵张宇航的车子陷入泥土,试着扶了很多次都没成功,张宇航无奈哭了起来。
王强走了过去,一把扶起张宇航的车:“小伙子,穿上军装就是军人,记住,部队不相信眼泪!”
张宇航抹了一把泪水:“教练,我真的很想练好,可先天条件太差,我是山沟里的孩子,连自行车都不会骑。” (未完待续)
诗意清明
春至清明,空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生机勃勃。
《淮南子·天文训》记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古籍《岁时百问》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写清明的诗作,最脍炙人口的当是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读此诗,总有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涌上心头。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祭祖扫墓的日子。风云变幻,气象万千,清明时节,不见得都是雨纷纷的日子,只是怀念先人、思亲之情涌于心头,伤怀忧郁而已。那一场断魂之雨,下在了人们情感的天空里。
清明扫墓,据说源自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至忠,自割其股以食文公”。其后重耳归国,介子推隐入绵山。晋文公本想烧山逼他出来,谁知介子推与母亲抱柳而亡。晋文公嗟叹悲切,将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禁忌烟火,只吃寒食。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形成了清明扫墓的习俗。现在许多地方有“清明上坟上在前”之说,即与寒食典故有关。
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最为盛行。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记述:“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南宋高翥《清明》诗作:“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民间俗语说,生前孝才是真的孝,死后孝那是假孝心。清明扫墓只是一个祭奠形式,它给了我们一次重温亲情的时机,也让泪水给心灵一次洗涤。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逝者已矣,生者仍往。四季的轮回一如人生,生生不息。天地清明的大好春光,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即便是身处天堂的先人,也会满怀心愿地希望后人好好享受这美好的人生春光。
宋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且趁清明大好春光,让我们在一份亲情的怀念中,去感受风清日明的美好生活吧!
清明有约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空气清朗,草木滋长,欣欣向荣。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成节日的节气,一直被我们重视。一年一度,清明有约。
清明,与遥远的故乡有约。陆游诗中有一句:“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人们风尘仆仆赶路,就是为了清明时赶到家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是回家的日子,远在天涯的游子,都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乡赴清明之约。游子在外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失意惆怅,不管怎样,家乡都是最后的归宿。“落叶归根”,即使四海为家,也不能忘了“根”。清明则是故乡的一声召唤,就像母亲呼唤孩子一样,走得再远,也要在清明时节赶往家的方向。
清明,与逝去的亲人有约。白居易的诗《清明野望吟》:“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清明节也叫寒食节,自古有扫墓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带着酒食、果品、纸钱,去祭拜逝去的亲人。
先人的墓地在春草深处静默着,人们把供品摆上,在墓前焚烧纸钱,扣头拜祭,然后在先人的坟头添上新土。翩飞的纸钱如同黑蝴蝶一样漫天飞舞,寄托着人们的哀思。人们还会在墓前和先人说说话,讲讲以前难忘的往事,也说说自己现在的生活。这样说着,好像逝去的亲人从未曾离开一样。是的,他们一直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好好生活,就是为了延续对他们的爱。
清明,与美丽的自然有约。“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正是春光明媚之时,除了扫墓之外,人们还喜欢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感受无限春光。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天地之间清且明,人们结伴去踏青。柳绿花明,蝶舞燕飞,到处生机勃勃。人们三五成群在草地上追逐玩耍,非常热闹。孩子们在杨柳岸吹响柳笛,柳笛声声,也唤醒了大人们的童年记忆。还有人把五彩斑斓的风筝放飞到天上,在下面看的人大声喝彩,一派欢腾。
清明节有声有色,多姿多彩。清明踏青,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清明,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情感。清明有约,我们会朝着故乡的方向,如约而至。
清明 一幅水墨画
有位画家朋友说,二十四节气中,最堪入画的就是清明。我很赞同他的说法。其实,清明本身就是一幅淋漓的水墨,亦浓亦淡,或在眼前展现,或在心底流连。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每到清明时分,杏花带雨而开,梨花伴露而眠,垂柳随风而舞,浮萍逐波而行……驻足在春天的旷野,映入眼帘的是长河落日,是群山尽染,是野渡横舟,是炊烟婀娜,伴着纯朴的鸡鸣、犬吠和牛哞,还有那麦苗拔节的声音……那种美是质朴的美,原始的美,自然的美,承载着心灵的归宿,承载着岁月的研磨。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是淡雅的,淅淅沥沥的小雨洗去了尘世的铅华,它不需要多少浓艳的色彩,牧童,酒家,甚至只要一抹轻烟或几笔墨柳,便可勾勒出它的轮廓。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油画画的是眼中的画,水墨画的却是心中的画。心的灵动就是水墨,虚实在心,浓淡在情。浓,源自纠结;淡,出于释怀。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亦是浓酽的,有时也需要浓墨重彩,因为清明节还是一个祭祀祖先、扫墓怀古的节日。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清明雨打湿了衣服,清明雨打湿了脚步。撑一把小伞,踏上了小路,默默地走向你的住处,野花缀满那座土丘,多么美丽又寂寞的小屋……”一首《清明雨》,又何尝不是一幅经典的水墨?它打湿过我的脸,也打湿过我的心,让我在那凄美的旋律中,独自燃起一柱心香,默默怀念起那些已经逝去却永远刻在风中的名字,有我们的先烈,有我们的亲人,也有我们的故友。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淡,到了极致;浓,也到了极致。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当你的思绪如行云流水般涌现,自己的心田就是一张宣纸,每个人都能挥洒出自己的情感,可以寄托哀思,也可以诉说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