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工集团公关宣传部部长 李琼
过去一年,北京建工集团在首都建设报总计发稿197篇,其中头版头条、主打8个,其他各版头条、主打50个,微信平台推送8条。这些报道不仅有深度、有力度,也非常有温度、有态度,记录了北京建工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发展的实践,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创新、领先的首都国企新形象。
经过近年的实践与思考,我们认为要做好首都建设报的通讯报道工作,离不开以下四个重要因素:
一种意识: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做好通讯报道工作
今年以来,中央首次提出“四种意识”,其中包括“看齐意识”。这既是我们做好集团公关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首都建设报通讯报道工作的指南针。
2015年,我们坚持向中央看齐,向市委、市国资委看齐,向首都建设报看齐,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集团中心工作,精心策划报道选题。比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后,紧扣“绿色”主题,对集团的节能环保板块进行大力宣传,推出了《能源管家一年省煤700余吨》《北京建工修复启动贵州草海生态保护工程》等文章。比如紧跟“一带一路”战略,邀请跑口记者谢峰专程前往西安区域市场采访,深度报道了北京建工在“一带一路”起点上开拓市场、潜心布局的举措。
此外,我们还针对首都建设报的版面策划、栏目策划、专题策划等,有针对性的挖掘新闻、采写新闻、报道新闻,与首都建设报联合采写了《习近平参观曼彻斯特空港城项目》《北京建工集团转型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北京建工国际公司注重海外项目党建工作 项目到哪里 支部建到哪里》一系列反映北京建工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闻,在集团上下和行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大平台:主动融入新老媒体,提升通讯报道质量
自2014年以来,首都建设报官微越办越好。这个平台一方面延续了首都建设报丰富的内容资源,并且速度更快,传递更及时。另一方面,官微平台也让首都建设报在可读性和服务性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所提供的新闻产品更接地气儿,更贴近读者,做到了有趣、有料、有价值。
正是由于首都建设报官微与报纸两大平台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我们的通讯报道工作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是节奏更快。过去投稿要追赶报社每周一、三、五的出报节奏,现在则要争取上午的事情下午给报社投稿,下午的事情晚上投稿,晚上的事情第二天一早就投稿。发现线索、采写报道的速度都要再快一点儿。二是内容更优。现在我们不仅要求通讯员会写新闻,还要会讲故事,要通过有故事的新闻打动编辑,打动读者,这样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最后是互联互通。在移动互联网的帮助下,北京建工集团在全国24个授权区域市场的新闻线索都能迅速传递给我们,我们也能将首都建设报的稿件需求、选题策划等迅速传递给这些地区的通讯员。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联通机制,让海外27个国家的北京建工人都能成为我们的通讯员,共同为做好首都建设报通讯报道工作而努力。
三级培训:持续开展人员培训,加强宣传队伍建设
我们在2015年一方面着力配齐配强宣传干部,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展开基层——集团——媒体三级培训。多次组织全系统通讯员培训班,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授课,让来自基层的兼职通讯员培养发现新闻、扑捉新闻的意识,基本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专职通讯员策划采写新闻的能力越来越高,兼职通讯员独立完成任务的水平则越来越提高,通讯员队伍不断壮大,为通讯报道提供了更丰富的来源。
在积极参与外部培训的同时,我们在基层和集团两级也广泛开展各类新闻培训。比如在基层单位之间进行通讯报道工作经验交流;邀请跑口记者来讲课,强化基层通讯员的新闻意识和能力;定期召开线索会,对各单位一段时期内的新闻线索进行汇总,并指导他们用好线索,做好报道。
四项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供宣传工作保障
2015年 ,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公关宣传工作制度,为做好通讯报道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是指标管理制度。我们部门KPI绩效考核的其中一项就是外宣指标。对这项指标我们进行层层分解,在年初下发全年宣传思想工作要点的同时对各单位下达指标。二是考核机制。从2015年起我们按季度对各二级单位开展党建执行力检查,根据通讯报道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作为年末对党委书记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双稿酬激励制度。我们在集团新闻宣传报道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鼓励各单位对在社会媒体发稿的通讯员发稿酬,标准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自定。四是评比表彰制度。我们每年都要开展“建工杯”评比活动,对完成指标前三名的单位进行表彰,并向全年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授予“优秀通讯员”称号。这项制度从1987年至今已经坚持实施29年,成为我们的通讯报道工作持续推进、不断创新的重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