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多、喜事多、亮点多,是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二局)对2015年工作的最好总结。在这一年里,中建二局合同额、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1000亿元大关,成为行业内同级次企业中经营规模超过千亿的少数几家建筑企业之一,连续四年在“中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榜上名列前三。2015年,该局荣获4项鲁班奖、8项国优、28项“全国AAA安全文明工地”,并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三十标杆企业”等多项国家高等级荣誉。在推进转型升级方面,持续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先后承接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六盘水市地下综合管网等PPP项目;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相继开拓了南非、纳米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马来西亚、柬埔寨6个新国别市场。
2016年,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建二局确立了“全面提升,巩固市场竞争优势;重点推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总体工作思路。日前,中建二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在“十二五”期间,中建二局获得哪些成绩?
陈建光:在“十二五”期间,中建二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认真实施“1+3+3”的发展战略,顺利实现了在建筑行业“北京保第一,全国争前五”的发展目标。
在“十二五”收官时,中建二局累计完成的合同额、营业额、净利润分别是“十一五”累计值的4倍、3倍、5倍;职工平均收入相当于2010年的2倍。尤其在2015年,我们合同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其中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海外业务合同额突破10亿美元大关,这些主要指标均造历史新高。
记者:过去五年里,中建二局在党建方面有哪些特色做法和工作亮点?
陈建光: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成功解决了党建工作定位、融合、活力、落脚和队伍五大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源动力。
着力解决了企业党建的定位问题。局党委把党建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不仅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而且拓宽了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渠道。
着力解决了企业党政的融合问题。在思想认识上,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不可或缺;在领导体制上,实行“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董事会制度,全面推进“党政一肩挑”;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党建目标责任制和党委书记述职制度,完善“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
着力解决了企业党建的活力问题。局党委通过持续打造党建品牌、同步推进创先争优和党建工作标准化、信息化等,确保了局党建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同频共振。
着力解决了企业党建的落脚问题。局党委把党建工作的落脚点选在项目上,做到了有项目必须有党组织,有党组织必须有党员活动,一系列特色党建活动的开展激发了项目的活力。
着力解决了企业党建的队伍问题。局党委持续实施一岗双责,狠抓全方位的轮岗交流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党群干部和管理干部拥有同样的机会、同样的安排、同样的未来和前景。
记者: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中建二局在“十三五”有哪些新目标和新举措?
陈建光:我认为无论是从长期、中期,还是从短期来看,对我们建筑施工企业都有很多利好的因素。第一个利好就是国家的“三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依然是我们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机遇。第二,无论是中建还是中建二局,都已经奠定了自己的行业地位,我们比别人更有条件和基础,来实现优势的继续扩大和地位的继续巩固。第三个利好就是在内部也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氛围,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干事、创业、往前闯的劲头很足。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致力于将二局打造成为一个“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受人尊敬的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服务商”。到“十三五”末,要力争实现整体规模实力达到中国企业100强标准和世界企业500强标准。
在具体举措上,我们将大力实施“1+1”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第一个“1”指的是房建,是我们的主营业务,通过大力提升和强化工程总承包管理能力,形成具有中建二局特色的“总承包交钥匙”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实现房建业务提质增效。第二个“1”指的是“投资+基建”,为中建二局的转型方向。通过投资带动基础设施施工总承包,提高两项业务的收入和利润的贡献率,实现“1+1>2”的产融结合效果。同时,重视房地产开发、特许运营等业务,推动中建二局向建设投资运营商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