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女子每月染一次发 10年后突发白血病

2016-04-01 09:50 杭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每月染一次发 10年后突发白血病

这两天,市红会医院血液科的医生们,都在关注一位45岁的女病人,她高烧、乏力、咳嗽咳痰,血小板猛增又突降,半年来辗转各大医院看病,最终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病人姓马,她为什么会得血癌?血液科副主任许晓峰一问病史,心里就清楚了。原来马女士说,自己每个月染一次头发,已经染了10年。她的丈夫李先生,也有了30年的染发史。在血液科医生分析看来,马女士是患上了典型的“染发性白血病”。

确诊白血病前血小板异常波动

马女士是绍兴人,早在去年9月,她就因为头晕乏力、咳嗽咳痰、反复高烧,来杭州看病。因为皮肤上起了一块块的红疹,她首先看了皮肤科。随后查了血常规,医生发现了一些异常。

“马女士的白细胞正常,但血小板高得离谱,常人只有10万到30万单位,她有70万;常人的血色素应该有12克,她只有4克,提示贫血。”许晓峰说,3月24日,她辗转来到了市红会医院血液科。

当时,马女士仍旧高烧,CT显示她的肺部存在大面积真菌感染,胸腔有积液,脾脏肿大,血常规结果也和前一次有了很大不同,血小板骤降到4万多。许晓峰考虑是急性白血病,随后的骨髓穿刺最终确诊。

10年来每月染发成最大诱因

白血病多数都有诱因。许晓峰仔细询问马女士夫妇,惊讶地发现,他们两人竟然都有长期染发史。

“我很早就有白头发,从35岁开始每月染一次头发。起先在理发店染,后来嫌麻烦,干脆从理发店买了染发剂,自己带回家染。”马女士告诉许晓峰,今年50岁的丈夫,染发史比她还长,已经染了30年。

要命的是,马女士的白血病表现并不典型,她每两年做一次体检,血常规都基本正常。许晓峰怀疑,马女士或许早些年就患上了慢性白血病,如今病情突然加重。“急性白血病非常严重,如果不治疗,6个月内就可能因为颅内出血、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马女士的故事,不禁让许晓峰想起了10年前的一位病人,“当时我还在医院实习,碰到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在理发店染了头发,突发白血病。”

这样的例子很多,市红会医院血液科还分别接诊过几位装修工人,他们乏力、高烧、身上有出血点,到医院一查就是急性白血病。还有一位工人,在农药厂徒手搬运废物,半年后突发白血病,一直治不好。

血液科专家建议染发至少间隔一年

“像马女士这样的病,我们称之为‘染发性白血病’。染发剂、病毒、装修材料里的甲醛等,都会引起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许晓峰说,染发剂中一般都含有苯脂类物质。苯是一种工业用途很广的骨髓抑制毒物,有引起骨髓衰竭的风险,进入人体后,可能会造成白细胞减少、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尤其是一些容易上色、闻起来味道特别浓烈的劣质染发剂,其中含有对苯二胺的化学物质,接触皮肤后可以通过毛囊吸收,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骨骼,长期反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导致造血干细胞恶变,最终诱发白血病。另外,还有一些医学研究认为,长期频繁染发可能增加肺癌、乳腺癌、皮肤癌、膀胱癌、宫颈癌等肿瘤的发病风险。

“白血病的发病年龄为2岁到90岁,高发年龄为30岁到70岁。要预防很难,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染发,真要染,也要间隔一年以上。颜色越深、越刺鼻的劣质染发剂千万不要用。”许晓峰说,他们血液科一共有7位医生,没有一个人染过头发。

最近到了各单位的体检季,血常规是每人必检的项目。徐晓峰说,大家拿到检查报告后,要重点关注白细胞、血小板和血色素三个指标。“只要有一项存在轻微异常,就应该在3个月内复查,如果没有恢复,要找血液科医生进行评估,严重时需做骨髓穿刺确诊。”

许晓峰说,早发现早治疗,一部分白血病患者可以达到缓解,只要8年以上不复发,就代表临床治愈。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柴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