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努力,夏天徒伤悲。为了能穿上美丽的衣裙,春天成了爱美人士的减肥季。然而面对市面上各种减肥产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胃肠专科副主任于涛有话要说,“清宿便,排肠毒”这样的广告词随处可见,声称宿便聚积不仅会造成肥胖,身材变形,脸上长斑,影响外在美观,甚至还能使人易患结肠癌。只有将宿便清除,人才能一身轻松,健康又美丽。
情况真是这样吗?
1.人体有没有“宿便”?
“首先,我们要明确,目前在医学上并没有‘宿便’这样一个概念”,于涛说,大多是在一些保健品如润肠茶、减肥茶等的市场宣传时被提及和使用的。大多数宣传内容认为“宿便”是肠道内长期滞留、没有及时排出体外的粪便。由于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排便的频次具有一定的差异,有些人每天排便1—3次不等,也有些人2—3天才排便一次,因此,无法确定粪便停留在体内多久才能被称为“宿便”。于涛指出,即使没有便秘的正常人也可能在一次排便或者一个排便周期内不能排空所有的肠内粪便,这并不值得紧张和焦虑。其实,肠道内储存粪便并定时排出的现象可以视为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进化,若像鸟类一样“随吃随拉”还怎么上班、上学呢?当然,便秘可以增加所谓“宿便”的滞留量,但应该注意的是便秘的原因,以及排便过程是否受到不良习惯、胃肠动力异常、肠道器质性病变等因素的影响,正确治疗便秘和这些可能导致排便异常的疾病才是我们需要重视的。
2.宿便是否真有危害?
“‘宿便’既不是医学上的一个定义,或者一个临床表现,更不是一种疾病,它所代表的一种含义更像是偷换了‘便秘’的概念,或者将‘便秘’概念过度扩大。”于涛解释,目的可能是为了市场的宣传需要。至于商家所说的“宿便的积聚使人易患结肠癌”,或者“宿便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让身材变形”,这些都是没有任何医学研究的依据的。
于涛指出,便秘的患者会出现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或排便时费力、困难。当然,没有适当治疗的便秘患者肠道内粪便滞留的量一般会多于排便顺畅的人,这样的便秘患者是否真的易患结肠癌呢?目前研究表明,长期便秘主要与肛门直肠疾病关系密切,比如:痔疮、肛裂及直肠脱垂等。便秘是否会提高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这一问题还没有定论。所以,不存在便秘的“宿便”状态不需要紧张,有便秘时则应该及时就诊或者通过生活、饮食的调整改善便秘,症状改善后也就不用再过度疑病和焦虑了。
3.通便茶是对付便秘的良丹妙药么?
不少便秘患者习惯于自行购买通便茶饮用,有的甚至当普通茶品长期饮用。于涛指出,便秘患者的粪便在体内滞留会导致一些含氮物质的重吸收增加,但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一些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便秘可能会诱发肝性脑病或加重肾功能不全,应该及时通便治疗。此外,便秘所致的排便费力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因此,长期便秘的患者应该通过生活和饮食的调整、药物的治疗,甚至生物反馈及手术的治疗恢复排便的顺畅性。
于涛表明,在便秘的治疗中有一个误区,就是过度依靠使用通便药物。其实,很多便秘患者在生活、饮食、心理上都有一些与导致便秘有关的问题,甚至少数便秘患者是由于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或盆底肌功能异常等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原发疾病,处理这些问题才是治疗便秘的关键。因此,长期便秘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进行相关的检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排便咨询与训练,单单使用药物或者通便茶不是正确的治疗方式。而且,过度、频繁地使用市场上销售的通便茶还会为系统、专业的便秘治疗造成困难,增加治疗难度。
4.长期饮用通便茶反有害
有不少便秘患者习惯购买通便茶饮用,甚至当普通茶品长期饮用,于涛指出,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且具有一定危害的。
“一些保健品与药物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会导致严重的药物滥用”。于涛强调说,临床上,部分便秘患者的腹部不适、治疗难度大等问题都可能与长期过度使用果导片、通便茶等药物或保健品有关。大多数通便茶主要依靠其中所含的大黄、番泻叶、芦荟、决明子、何首乌等中药刺激肠蠕动及肠分泌,起到通便的作用,这些中药中都含有蒽醌,长期使用除了逐渐减低肠道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后续的治疗难度,还会导致黑色素在结肠黏膜内沉积,出现结肠黑便病,于涛提醒,后者目前认为可能与结肠息肉和结肠肿瘤发生率增加有关。
因此,虽然通便茶具有一定的通便作用,也不能长期使用。治疗便秘时不能天天喝一杯通便茶,而是应该由专业的医生以去除病因、缓解症状、重建良好的排便习惯为目标,制定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