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吐槽“厕所太臭” 谁该汗颜

2016-03-30 17:33 安徽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小学生吐槽“厕所太臭” 谁该汗颜

不但经常性地配备了纸巾、洗手液等,且由于使用频率较低,会相对比较干净;学校阶梯教室旁边的厕所,有时需对外宾开放,因此装修上会更加漂亮些。可见,“厕所太臭”并非“生来就臭”,往往还是缘于厚此薄彼的“选择性发臭”。问题是,教师、外宾固然需要整洁干净的厕所,可难道学生们就天然比前者更能“耐陋”和“耐臭”么?至少也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对。坦率地说,要是一边让学生觉得学校厕所臭不可闻,另一边却是“教师洗手间”的整洁怡人,这难道不让人感到汗颜吗?

该谁来提醒“厕所太臭”?当然可以是少不更事、童言无忌的小学生们,但显而易见,更应是教师和校长们。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地方,年年财政划拨的教育建设资金中,肯定也包括了改善学校厕所卫生的相关资金,否则又何来所谓的“四有”建设标准?因此,倘若长期抓不好学生厕所的“除臭”工作,真得问问有些资金是不是用在了“刀刃”上?

前不久,广州市番禺区北京师范大学南奥实验学校两名小学生吐槽学校厕所太臭,没办法好好拉便便,得憋到回家才能“释放”,并做了一份图文并茂的建议书递交校长。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就此作出回应,明确要求学校厕所必须“四有”,即配备符合要求的厕纸、洗手设施、洗手液和干手设施。

笔者首先觉得,这是一则充满“正能量”的报道。一则,两名提建议的小学生没有太多顾虑,敢实事求是地向校长反映“厕所太臭”;再则,学校方面也未闻过则“忧”或“怒”,乃至习惯性地想到“捂”或“封”;尤感欣慰的是,教育局方面及时回应,随之组织多个督查小组就此进行了专项督查。此一事件,实则是学生、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一次良性互动。

然而,小学生吐槽“厕所太臭”,其背后的问题也的确值得深思。通过媒体的走访调查,目前广州绝大多数学校厕所并未按要求实现“四有”。而且,根据老师介绍,学校厕所还存在着“不同景致”:靠近行政楼的厕所会标明“教师洗手间”字样。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