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师”时薪过万超“网红” 风靡之下或有“隐忧”

2016-03-30 08:15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新媒体专电 题:“在线教师”时薪过万超“网红” 风靡之下或有“隐忧”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张漫子 郭敬丹 胡林果

近日,“时薪收入18842元,在线教师超网红”的消息传遍朋友圈。困扰多年的教师待遇问题、教育资源的区域不均等问题,似乎一夜之间在互联网中得到解决。

在线教师真的令教师一族跻身“新贵”?在线教育的火热对传统业态有没有推动?谁来为在线课程质量进行把关、定价?对此,记者展开调查。

教师“触网”跻身新贵 家长、教师怎么说?

对照一纸课程清单,记者浏览多个在线课程网站发现,“时薪收入过万”并不是谣传,不少曾在省市级重点中小学、新东方等教育培训机构有过任职经验的教师一经互联网转型,身价倍增。

【老师说】曾在新东方任教6年的33岁教师谢明波告诉记者,自己自2014年下半年“进驻”某在线教育平台,全职做高考语文在线教师。记者在谢明波提供的课程页面中看到,课程分为直播和录播,其中“高中作文高分技巧名师精讲班”的录播班共15课时,定价499元,系统显示已有298人次购买。“2016高考语文春季高分冲刺班”为直播班,24课时定价799元。

谢明波介绍,在线授课以来,课程平均每节都有上百人购买,辐射学生约4000人。“课程收入中,平台不参与分成,收入全归老师所有。”

学习服务电商平台“跟谁学”CEO陈向东说,在线授课的高薪教师不在少数。“显示屏里的课程”所带来的收益已使得许多教师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收入高峰。

是否整个行业均迈入“时薪过万”的门槛?记者发现,人气平平的教师也有人在,不少平台上的在线课程鲜有人问津。

【家长说】尽管如此,学生及家长对在线课程这一模式频频点赞。学生家长刘金楠说,在线课程节省了接送孩子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并且课程售价相对较低,还能精挑细选、反复收看。同时还配有定期直播辅导、在线习题课,并有学员专属QQ群和家长会APP等辅助教学,老师也会亲自答疑解惑。“真的很划算。”刘金楠说。

在线教育风头正劲 专家称风靡之下亦有隐忧

“三好网”CEO何强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软硬件、VR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更新对在线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在线教育的巨大潜力在于:线上教育对碎片化的时间和信息进行了深度整合,力争满足信息获得者的个性化需求。”

然而,教育界人士却从另一个角度给出理性解析:在线教育产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问题,但新工具的引入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不显著,“内容”应当成为教育永恒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承波说,在线教育并没有改变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互联网提供的是一种更便捷的手段,对教育本质及内容还应是学界关注的问题。

记者在登录百度传课平台后发现,不少在线课程的授课教师为兼职教师。一门“高考分类精讲”的课程介绍中,授课教师杭老师为某重点中学的数学教师,并曾在上海、北京等学校任教。

针对从事在线教师的身份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提出他的担忧,“如果在线教育授课教师本身是在校教师,那么兼职在线教育平台授课其实还是可以归为‘家教’,按规定是不被允许的,他们的精力会逐渐向网络授课倾斜,导致本职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

在线教育如何防止“昙花一现”?

熊丙奇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特征显著的“口碑经济”下,在线教师授课可以得到学生的检验,质量好、能提高成绩,也就能获得高人气、高收入,这将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需对在线教育业态进行适当把控,保证教育质量,并且杜绝教师兼职现象,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规范、稳定发展。

何强认为,未来五年互联网教育将步入成熟期,整个教育的发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互联网规律和市场规律。对于在线教育来说,技术是协助手段,教育质量是本质、也是基础。

刘承波表示,不论何时,教育质量是生命线,必须得到保证。同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与学生创新精神相关,还包括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是目前在线教育还未突破的难点,需要下“笨”功夫才能逐渐实现。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副教授方海光建议:一方面国家应当制定专门的行业标准和评估办法,将网校的准入门槛、师资力量和授课纲要等内容都纳入到监管范围之内,推动其健康、规范、稳定发展;另一方面,“网校”应从完善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避免对教师进行类似“造星式”的过度包装,在公司盈利和教育情怀之间找到平衡点,保证教育质量。

责任编辑:李孟鹏(QN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