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到2016年,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互联网金融规范年。如何监管才能保证行业健康发展?2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新闻发布会上,专家建议,“十三五”期间,应该从政府监管、第三方机构介入和行业自律“三管齐下”,形成综合治理模式。
经过长足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不再是一个金融学概念,它不仅从正规金融之外的民间金融发起,变成一条互联网金融改革的鲶鱼,而且它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正规金融机构的主体,一些大型国有银行,都成为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主体。黄震教授表示互联网金融由传统金融机构唱主角,这是2016年的一个新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甚至跑路倒闭等等这些事件,表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行业发展需要“工匠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已经倒逼从业人员加强自身建设。加强人才的培养、培训,是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前提和基础。北京大学还有很多学校正在这方面研发有关的课程和建立有关的学位培养的制度等等,但是可能这还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还需要一些社会化的力量。现在社会上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在金融领域依然适用,一些专家学者开创性的建立了互联网金融的私塾,也是试图用一己之力来探索新的模式,同时还有一些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倡导更多的人来带徒弟,这样可能通过自己培训的方式来职介自己需要的人。
行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
当前互联网金融的真正的创新几乎很少,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之痛。没有技术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就是“耍流氓”。所以现在中国我们这些做互联网金融的的从业者扪心自问,应该惊醒,到底是有技术创新,还是有理论创新等等,不少专家都表示更看重技术的创新,也希望希望年轻从业者以这个作为自己从业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