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下降倒逼国企剥离社会化职能

2016-03-28 09:33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利润下降倒逼国企剥离社会化职能

财政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收入、利润同比继续下降。其中,实现收入约6.24万亿元,同比下降5.8%,实现利润总额2226亿元,同比下降14.2%。

透过利润就能清晰地看到当前国企,特别是地方国企所处的窘境。数据显示,在2226亿元的利润总额里,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942.6亿元,同比下降8.2%,而地方国企仅实现利润283.5亿元,同比大降40.9%。

就在财政部数据披露的同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企提质增效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国企要积极投身新经济发展,在推动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方面走在前列,下决心瘦身健体,苦练内功。“努力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向深化改革要效益,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管理改善要效益,实现品质和品牌新的跃升。”李克强强调。

实际上,瘦身健体正是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其中,在瘦身方面,国企去社会化在近期又被重新提起。在国资委今年2月公布的国企“十项改革试点”中,国企去社会化排在第十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一次提出“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职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增强核心竞争力”。

根据2014年国务院研究中心的调查,央企大致拥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约8000多个,主要集中在供电、供水、供暖及物业等方面,需要年度费用约800亿元,需要地方年度费用超过1000亿元。据测算,这些社会职能机构甚至需要一些央企至少拿出一半的盈利收入来运营和维系,国企盈利自然要受到影响。

此前就有分析认为,国企去社会化也可以从混合所有制角度入手,可以让有意愿的民企通过股权等方式参与运营,并探索这些社会机构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而国企“十项改革试点”也明确指出,今年将选择2-3户中企推进所办教育机构深化改革试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认为,今年的所办教育机构试点改革,落点很可能是针对亏损严重的矿产、煤炭、钢铁、石油等资源型企业。(记者 肖玮 南淄博)

责任编辑:贾奕炜(QF0013)  作者:肖玮 南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