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事中监管、社会共治”。日前,记者从东城工商分局前门工商所了解到,该所正在构建的集辖区内工商、税务、食药等各职能于一身,供部门间协同使用的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不仅实现了监管信息共享,而且实现了居民问题有效反馈,增强了信用监管实效,进而可构建协同惩戒机制,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众所周知,崇外商圈是东城区政府继王府井商圈后着力打造的第二个集中商业圈。该辖区内商业设施较为完善,既有新世界商场、国瑞购物中心和搜秀城等知名商场,又有新城文化大厦、太华公寓等商务楼宇。
繁华的背后也有不少“暗礁”。据了解,在日常监管中,崇外地区存在诸多问题与风险,比如居民楼内无照经营、超许可经营、异地经营等。在个别商户的违法经营活动中,也难免会造成监管盲区,易造成其它不良后果。
数据显示,前门辖区投诉问题主要集中在崇外地区,2014年崇外地区投诉率占全年投诉的90%以上。2015年所仅崇外地区一处,前门工商就接到12315投诉共206件。其中,商品类投诉53件,服务类投诉153件。
为了减少前门地区投诉总量,降低投诉率,2015年年初前门所对崇外地区的投诉类别、投诉问题、投诉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予以转化成果。并通过提前预警,降低投诉风险,杜绝投诉问题发生。
前门工商所干部深入都市馨园小区向居民进行宣传讲解。
此外,前门工商所加大了法规宣传力度,加强了对重点行业、异地经营主体的检查力度,尤其加大了对无照经营的检查打击力度。通过疏堵并举,齐抓共管,力求实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和谐前门目标。
崇外地区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作为前门工商所的示范项目,在全方位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的效果尤为显著。据介绍,该平台首先完善了商事主体异常信用信息分类,健全了以信息互通和执法协作为核心的部门协同模式。这被认为是政府各部门实现联合惩戒,形成监管合力,破解市场监管和城市治理难题的必由之路。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无照经营以及服务行业侵权等热点问题,我们运用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汇集的综合监管信息加强信用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促使辖区各类商事主体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前门工商所所长朱杨青说。
近日,东城工商分局还利用崇外商事主体信用协同平台的短信服务功能,向崇外街道辖区内的企业负责人和个体户经营者推送年报提示信息,内容包括2015年度报告公示的时间、主体范围、公示方式及未按时公示或公示信息虚假的后果等。仅信息推送当天下午,东城工商分局就陆续接收到经营者关于年报事宜的咨询电话十余起,宣传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