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李女士买到的空心草莓
“空心草莓会不会是膨大剂造成的?”3月正是草莓上市的季节,近日有市民致电本报新闻热线96669反映称,自己买到的草莓不但没有草莓味,还出现了空心现象,为此担心是使用膨大剂导致。
市民李女士说,上周末她在花溪公园附近遇到正在叫卖草莓的摊贩,草莓看起来个头均匀,颜色鲜亮红润,而且价格只要5元左右,比市区水果摊上卖的便宜了不少。
在挑选草莓的过程中,摊贩告诉李女士,草莓是自家地里种的,没有中间环节,所以便宜。回到家中,当李女士将草莓洗干净准备享用,咬了一口发现,草莓不仅干涩,而且没有甜味。
李女士仔细一看,发现草莓还是空心的。李女士以为只是个别草莓空心,待她相继切开五六个草莓后,发现几乎所有的草莓都是空心的,“这种情况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李女士说,当初贪便宜买的5斤草莓,自己一个都不敢吃,“怕有膨大剂,吃了对身体有害”。
与李女士一样,家住飞山街的市民许先生也买到了空心草莓。据许先生介绍,他是自己家附近的一家水果蔬菜超市买的草莓,售价为25元一斤。当他拿回家后发现,并不是每颗草莓都是香甜的,部分味道不正的草莓都是空心的,由于没法从中挑出空心草莓,许先生只有把剩余的草莓全部倒掉。
专家分析:
膨大剂或不是元凶
带着“空心草莓是不是使用膨大剂导致”的疑问,记者采访了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的草莓专家钟霈霖。
钟霈霖说:“市民买到空心草莓,其实没有必要惊慌,造成草莓空心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膨大剂导致。因为如果使用过量,不但无法实现增大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草莓不耐储运、成熟期推迟等。其实,草莓品种、栽培方式、天气原因等,都会造成草莓空心。”
据了解,黔莓一号、黔莓二号、章姬和红颜是目前贵州种植的主要草莓品种,而这些品种并不会出现空心现象。钟霈霖表示:“像赛娃、阿尔比这些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天生就是空心的,但价格比较高,数量也少,所以很难买到。”
钟霈霖说,除了品种原因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栽培管理和天气变化双重因素导致。“如果草莓生长周期不稳定,加上天气冷暖交替,两者互相叠加,可能就有了空心草莓。”据了解,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蔬菜、瓜果等生产中,按照规定适量使用,是安全的。
(本报记者 谢孟航 杨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