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肝脏易“闹情绪”养肝护肝正当时节

2016-03-23 09:57 钱江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春季肝脏易“闹情绪”养肝护肝正当时节

春暖花开。中医认为,春气通肝,肝气旺盛而升发。对健康人来说,春天是个养肝的好时机。晚饭过后散步缓行,多食绿色蔬菜,或者选择中医汤剂调理,都是养肝养血的好办法。反过来,对脂肪肝、乙肝、丙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患者来说,如果春天肝阳上亢没得到很好抑制的话,疾病易复发。

3月23日是第十六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主题是“生活需要爱心,也需要爱肝”。国家级名中医汤金土教授说,把爱肝日放在三月份是非常科学的,恰恰符合了中医上“春宜养肝”的说法。

春季养肝正当时

每年春天,汤金土教授门诊中的肝病病人就会迎来一个高峰。老病人都“久病成医”,一开春都主动来调理和预防。倒是一些新病人,若以前还有肝病史,再不注意保护肝脏,容易在春季发病。

汤教授说,肝被称为将军之官,好比是人体五脏中的将军,掌管着人体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性与生殖等多种身心活动。所以肝出了问题,人就会生气抑郁,烦躁易怒,会影响脾、胃、胆的功能,代谢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等等。

“春宜养肝”的说法,一是缘于此时肝病高发,二是此时易于调理。肝脏疲劳运转,加上春季细菌和病毒比较活跃,肝炎的发病率也比较高;但此时万物推陈出新,人的肝气亦旺盛,易于排浊气、畅气血,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

比如工作节奏强、经常熬夜的上班族,血气消耗很大,而肝是体内的藏血器官,疲于工作就会受损。肝脏在23时至次日凌晨3时最兴奋,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肝脏在此刻发挥其解毒作用达到最高峰,人在此时也应顺应自然保证充足的休息,所谓“静卧血归肝”就是这个道理——每天熬夜错过了肝脏最佳工作期的人,身体里的毒素不能及时排出,容易“积毒成疾”。

汤教授的养肝秘诀

说起汤教授自己的护肝秘诀,他说归为十二字真言:养肝血、调情志、节饮食、慎劳心。

养肝血: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早睡。23时至次日凌晨3时是肝脏解毒的黄金时间。中医上有句话叫“人卧血归于肝”。 当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时,血液会运行到所需部位;而人在睡觉的时候,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因而就有部分血液贮藏到肝脏。当肝脏储存大量血液的时候,它的解毒功效才会发挥到最高。这个时间段内,人在睡眠状态中流经肝脏的血液最多,肝脏才能得到充分休息,恢复元气。

如果23时至3时人们还在忙于工作和学习,就会使其他脏腑也处于相对兴奋状态,不能够使各个脏腑的血液及时地进入肝解毒。所以,第二天的血液就是没有完全解毒的血液。

这样熬夜一次,就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肝脏正常的机能。当睡眠质量差,特别是出现睡眠障碍时,肝脏也会受累,容易“积毒成疾”。这也是为什么经常熬夜的人更容易得肝病的缘故。

调情志:是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当情绪不舒畅时,尽量能够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或找一种可以发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来疏泄这种坏的情绪,不要硬憋在心里。

节饮食:春天饮食上多吃适合养肝的食物,绿色蔬菜中的菠菜、韭菜和豆芽菜,有滋阴护肝、养阳护肝的作用;还可以将红枣、枸杞和粳米一块煮粥,不仅养肝,还能调理胃肠。而刺激、辛辣、大鱼大肉、油炸的食物会增加肝的负担,能不吃就不吃。

慎劳心:春天不能太劳累,感觉身体吃不消了,要赶紧停下脚步调节自己。

“如果已经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或亚健康症状,单纯的食疗和自我调节可能就不够了,最好是看医生,”汤教授说。 “比如病毒性肝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在服用西药的基础上配伍着吃些灵芝孢子粉。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钱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