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的一则新闻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名25岁的留日大学生,因为向母亲索钱未果,居然在上海虹桥机场连捅母亲九刀,后来,母亲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儿子则被抓起来了。
大多数人可能对这件事都很痛恨,觉得儿子被抓起来活该。可是,你知道后来的事情吗?这位母亲被治愈出院后,因为不想让儿子坐牢,居然宣称儿子有精神病。
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在学习写字时居然握不住笔,后来被医院诊断为肌肉萎缩。原来,这个孩子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自己吃过饭,家长常年的喂食导致孩子的肌肉因无法得到锻炼而萎缩。
……
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这是怎样的爱啊?作为父母,你可知道这样的爱会带给孩子什么?在一些父母眼里,不管孩子长到多大,18岁也好,30岁也罢,甚至50岁,他都依然是个孩子。即使他的身体与年龄已经成人,但他却永远也长不大,他永远都无法独立地面对世界、面对人生。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啃老族”的出现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些“啃老族”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挑剔、贪图享受、不愿被人管理等原因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他们不仅在衣食住行上全靠父母,而且还用父母的钱去打麻将、斗地主,成天无所事事,好吃懒做。古时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现在很多孩子已经有谋生能力了,却仍未“断奶”,只知道花父母的钱享受,不知道自己创造财富。其实,这也跟父母的教育与对待有关,是父母的过度溺爱与疏于教育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过度的关注与保护剥夺了孩子独自在艰难中建立人格、获取尊严的机会,会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凡事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性格缺陷。孩子需要的是独立的人格,溺爱会剥夺他的独立性,让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心、让他自卑多疑,永远无法自立!
古人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注解。溺爱使孩子忘却了做人的基本道德,使他们缺乏责任心、爱心、诚信和感恩,养成了对父母任性、好发脾气、挑吃挑穿、追求虚荣、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轻视劳动、懒惰成性、依赖父母等恶习。久而久之,整个人就会变得好逸恶劳,最终导致孩子在离开父母后,无法在社会上独立生存,甚至会误入歧途,并且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溺爱严重地危害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端正心态,彻底摈弃对孩子的溺爱。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才不会偏离科学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