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王娜娜被解聘 9责任人受处分

2016-03-21 15:10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假王娜娜被解聘 9责任人受处分

河南周口女孩王娜娜13年前“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河南“周口发布”19日公布了调查结果,假“王娜娜”(原名张莹莹,周口川汇区人,其父母均为下岗职工)学籍、学历信息已被河南省教育厅注销,毕业证书被宣布无效,假“王娜娜”被河南省商水县教育体育局解聘。9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分。其中,现任周口市农科院院长杜纪格、现任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周文一等3人,因在当时的招生和学生工作中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被分别给予党内警告、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时任周口市公安局沙南分局副局长侯长建、时任周口市公安局沙南分局纺织路派出所所长潘子建等3人,同样因负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被分别给予诫勉谈话、行政警告等处分;王娜娜当年所在班的班主任及所在学校的收发员、教务处工作人员也被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警告等处分。

王娜娜说,2003年高考后,因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以为落榜便外出打工,之后结婚生子,在洛阳生活。去年,在办理一次银行业务时,发现自己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周口市随即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据调查组介绍,王娜娜被人顶替上大学情况属实,但此事“给其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申请银行贷款”的情况不属实。调查结果还认为,王娜娜要求张莹莹赔礼道歉、注销学籍、赔偿30万元的情况属实。

不过,调查结论还是引发了议论:事件背后的主要操纵者到底是谁?怎样才能依法惩戒和震慑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甚至是违法犯罪者?

纵观调查组的调查报告,对每个人的处分依据太多语焉不详、一笔带过。而公众最关心的,顶替者如何冲破重重关卡完成冒名顶替并顺利毕业,在调查报告中仍然找不到答案。为何找不到答案?因为调查组没能搞清楚顶替细节。据记者了解,由于13年前具体操办此事顶替者的舅舅已经离世,所以调查组未能还原冒名顶替的关键细节。目前的调查,虽给事件一个总体定性,却不足以穿透“细节迷雾”,找出关键操纵者。所以,责任人人分担,漏洞似是而非。如此,所谓的反思也就流于形式,所谓的问责便如隔靴挠痒。据新华社

网评】

@梦想航海2010:假王娜娜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如何可以有这般的能耐?本案的调查结论,犹抱琵琶半遮面哦。

@CFYY陈封:个别人的徇私舞弊改变了真王娜娜的青春轨迹。谁来赔偿她的青春梦想和人生追求?

@刘小样忙忙忙:真王娜娜失去了人生,假王娜娜失去了工作,只剩那些真正的始作俑者受了些无足轻重的惩罚。

@网友:“王娜娜事件”,谢绝语焉不详。

@快乐生活着365:民众关注的是这样的事是怎么在那么多部门的把关下还能发生,并“通行无阻”的成为事实多年而无人监管、查处,公布这个违规链条的细节就那么难吗?

@烦恼的名字J:问题是,这9个人根本就不算是被处分,“严重警告”“诫勉谈话”这是个什么处分?害了人家姑娘一辈子,谈谈话就完事儿了?不是我们抓着不放,但是这样的处罚结果实在是太糊弄人!

@人民日报:真假王娜娜事件“水落石出”,却依旧迷雾重重。9名责任人虽受处分,但调包如何发生?涉事人员怎样做的手脚?语焉不详。公众注视一个“大专生”的多舛命途,无非是在拷问社会公平的机理,诚信良知的基座。我们痛恨公正底色被遮蔽,我们期待一个完整的真相。

@光明网评:“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终于有了官版结论。农村女孩的命运被“系统内”的“编剧们”无情篡改,而这些人收到的最大罚单只是“党内严重警告”或“行政警告”处分。官方结果没说明事情来龙去脉,没有致歉的诚意。

@布丁少女_Ether:不能烂尾!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