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了中外近500位专家学者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于3月20日拉开帷幕。面对当前经济压力,出席论坛的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表示,“今年一季度将能够实现开门红,今年攻坚克难,明年就海阔天空”。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及商务部等部门的一把手也先后发表主题演讲,从稳增长、调结构等多个角度解析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并梳理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脉络。
消费升级、优化支出力保稳增长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五年经济年均增长要保持在6.5%以上,因此,稳增长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用“增速换了一档,经济转型升了一级”形象地比喻了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而面对稳增长压力,徐绍史也强调称,将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数据显示,2015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4%,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徐绍史也划出了未来消费升级的重要区域。“我们将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培育和拓展住房、汽车、信息等消费热点。”徐绍史说。
稳增长不仅需要“出新”,同样也需要“推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表示,长期以来重点支出要与财政收支或GDP规模挂钩的制度就存在明显弊端,造成了大量资金闲置。“这项制度不利于节约资金并难以提高支出的有效性、中央专项资金和专项转移支付越来越多、财政支出安排越来越碎片化等。”楼继伟说。
毫无疑问,财政支出现存的种种弊端并不利于经济稳增长。一位业内人士就指出,财政支出挂钩主要是支出结构方面的问题,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大环境下,优化不合理的支出结构必定有助于经济稳增长。
而在解决对策方面,楼继伟认为,中央还可以压缩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给地方以更大的灵活度,但真正解决问题还要靠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
全方位调结构拉开大幕
在新常态之下,经济增长早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增速,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经济想要提质增效无疑需要调整当前经济结构,而调结构又涉及到了政府放权、企业减负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方方面面。
在简政放权方面,徐绍史介绍,中国将建立政府权责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最大限度缩减政府审批范围,优化办事流程和服务标准。而作为今年税改的重头戏,营改增毫无疑问也是调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楼继伟就表示,营改增将纠正原有税制对企业行为和财务方面的扭曲,在试点全面铺开之后还将制定增值税法案,届时会按照税收法定的原则废止营业税。
对于业内一直担忧的营改增后企业税负会增加的问题,楼继伟再度强调,为实现为企业减负的目标,营改增将保证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就表示,以二手房交易为例,即使房地产行业的通用增值税率是11%,但为了保障税负只减不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手房的增值税负肯定不会高于当前营业税的税负。
在改革方面,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坦言,“在去年金融市场发生波动的时候,有一部分讨论说金融监管的体制不大理想,因此我们要从这中间吸收经验教训”。而在谈到企业高杠杆率问题时,周小川指出,应加快发展资本市场,让更多的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减少企业对于借贷杠杆的依赖性。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也表示,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银行等间接融资模式,但这一方面容易造成自身的高借贷率,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间接融资也要比直接融资更易造成经济负担。因此,发展资本市场,企业更多地采用企业债券、众筹以及股权投资等模式发展既是一种客观趋势,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急迫性。
“一带一路”助推投资、产能“走出去”
除了自身的稳增长、调结构之外,经济发展同样讲究“内外兼修”。高虎城就坦言,“目前中国的开放水平还不够高,开放程度还不够深,开放领域还不够宽,扩大开放仍然是我们最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虎城表示,今后将继续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特别是要抓紧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加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另外,他还鼓励外资以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的改组和改造,同时加快对外投资的步伐,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等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我国对外投资表现最为抢眼的就是在并购领域,包括此前海尔并购通用的家电业务以及近期中化收购瑞士农业科技巨头先正达等等。
而此前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已经初见成效。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对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承揽的对外工程承包的项目4000多个,新签合同金额超过920亿美元。
白明称,“一带一路”已经度过了前期的沟通和战略对接的阶段,目前正处在项目逐渐落地的阶段,这对于我国对外投资和部分产能“走出去”来说是难得的机会。但白明也坦言,目前“一带一路”在产能“走出去”等方面还只能起到助力的作用,但随着战略的深入和落地,“一带一路”将成为对外投资和产能输出的牵引力。
北京商报记者肖玮南淄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