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在孩子DNA上“留疤”

2016-03-18 08:55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家暴在孩子DNA上“留疤”

家庭暴力让孩子不得不重新认识亲情,尤其对于心理脆弱的儿童来说,受到的心理伤害无法预料。

纽约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了家庭暴力的附带损害:亲眼目睹父母间暴力相向的孩子,可能很难识别他人的情绪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家庭内的不稳定会转化为孩子在校园里的学业和交际方面表现不佳,甚至让他们的情绪、智力和心理健康岌岌可危。不管是口头的争吵还是身体的攻击,只要目睹家庭冲突或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都会产生一种极端反应——非常担心自己和受虐方的安全,丧失对环境的控制能力。长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之下,孩子的处世方式和处理冲突的方式就可能不太正确。他会认为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是可以接受的,并且有可能在将来虐待其伴侣和孩子。有些孩子可能由此认为受虐待是正常的,从而使自己成为受害者。这些孩子往往会存在着下列问题:

自尊心低、被动、退缩;

以破坏性的行为来得到注意力;

攻击性强、易怒、冲动;

控制欲强;

不良的社交技巧;

像小大人一样承担大人的责任而不易有玩乐的童心;

退缩到不成熟的行为;

呈现不良的自我约束;

做噩梦、有罪恶感;

逃学、涉及性关系;

焦虑、沮丧;

害怕犯错、完美主义、害怕尝试;

不能有噪音;

害怕做小孩,不能自由玩耍,自我封闭。

如果你认为家庭暴力对孩子带来的只是心理方面的伤害,那你就错了。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家庭暴力和儿时创伤,能够在孩子的DNA上留下“疤痕”。端粒是染色体DNA末端一段高度重复的序列,能保护其它的DNA。端粒在染色体复制过程中逐次变短,仿佛是细胞的寿命时钟。较短的端粒不仅可能暗示着短寿,还与许多衰老相关的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认知衰退等相关。孩子在生活中遇见的类似事件越多,他们的端粒就越短。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