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吃猪肉等于自杀 6种猪肉不能吃

2016-03-16 11:24 光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这种肉买回来后细菌竟飙升15倍

相信对于很多家庭主妇来说,喜欢在冰箱里放各种冷冻肉,并且反复解冻,那么这样究竟好吗?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来看看究竟反复解冻的肉细菌有多少!

4次解冻实验后,细菌竟然飙升15倍

近日,网上流传一种说法,称肉类反复冷冻解冻后,会加快肉类腐败变质,增加细菌含量。针对这种说法,央视记者找到上海一家实验室,将从市场上买来的鲜肉,在五天中,先进行冰箱冷冻,取出后进行解冻,观察细菌生长的趋势。经过反复四次冷冻和解冻后,最后一次测得的结果,是最初没有冷冻时测试结果的15倍左右,很令人吃惊。

在极低温度的情况下,肉品表面的细菌并不会被完全冻死,只是活力被暂时抑制住了。一旦肉品被从低温环境下取出,细菌就会重新获得有利于其生长的环境。

而在这种过程中,有一个因素尤其有助于细菌繁殖。“在冷冻过程中,肉品中的水分会形成很多细小的冰晶,反复多次冷冻和解冻会导致冰晶不断长大,这些冰晶会刺破细胞膜,导致细胞中的液体流出来”,刘登勇博士说,这就是为什么肉解冻后会有少量液体流出来的原因,这些细胞中的水分富含营养,会让细菌繁殖得飞快,而每冷冻一次,就意味着细胞膜被多破坏一次,解冻后流出来的养分就会增加,所以细菌总数也会相应增加。

肉冷冻太久有何危害

据了解,目前我国对冷冻肉的存储期限方面没有强制性的法规。

牛肉方面有可参照的推荐性标准《GB/T17238-2008鲜冻分割牛肉》适用,规定“冻分割牛肉应贮存在低于-18℃的冷藏库内,贮存不超过12个月。”其他肉类冻品保质期尚无明确规定,只有水产方面的规定。

那么,肉品冷冻太久有什么危害呢?食品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介绍,由于冻藏时间较长,冷冻肉的油脂会氧化,水分和蛋白质都会有大量流失,因此冷冻肉的口感和营养都要比鲜肉差很多。从外面直观来看,冷冻过久的肉类的脂肪会变黄。

专家表示,冷冻肉的品质与冻藏温度和时间都有密切关系,最好冷藏不要超过半年。如果冷冻肉冻藏条件合理合规,并且没有细菌过量繁殖的话,也并非一定不能食用,但对健康的影响无法具体判定,需具体分析。

专家建议,最好不要食用冻藏时间过长的冷冻肉。

速冻食品有哪些危害

速冻食品有哪些危害,由于现在很多人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可能没有办法能做饭吃,因此速冻食品成为了现代都是人常吃的一种食品了,可使速冻食品是有很多的危害的。

速冻食品是通过急速低温(-18℃以下)加工出来的速冻食品,食物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会流失,而且在这样的低温下,微生物基本上不会繁殖,食品的安全有了保证。但近期的速冻食品“细菌门”事件让食品安全问题又一次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究竟速冻食品还能不能吃?专家为我们作出了解答。

“金葡菌”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对人体有何危害呢?专家表示,就速冻面米制品(包括速冻饺子、云吞等)而言,“金葡菌”可能主要有两大污染途径,一是由原料肉在切割加工过程中带入;二是食品操作人员带菌导致。

如果人们吃下“金葡菌”达到一定数量,会出现剧烈恶心、呕吐等,同时伴有上腹部绞痛、腹泻。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虚脱、肠痉挛和严重失水。但病程较短,1—2天内可恢复。

如果速冻食品中“金葡菌”菌量少,并不会导致中毒。除了“金葡菌”外,速冻食品还可能出现三大安全隐患。

速冻食品三大安全隐患

1、菌落总数超标

专家指出,菌落总数是反映卫生状况的指标之一,如果食品生产的卫生条件差,菌落总数很可能超标,这不仅影响口味,还意味着其他腐败菌甚至致病菌可能超标。

2、氧化

过氧化值超标是速冻面米制品不合格的原因之一,专家表示,这说明制作原料可能存在问题,发生脂肪氧化,超标食品可能有哈喇味,购买时需谨慎。而水饺等速冻面米制品买回家后,因存放时间太长或开袋后没有及时吃完,会出现个体开裂的情况,也可能发生氧化,导致食品失去原本风味,甚至发生变质。

3、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流失

速冻食品最理想的保存温度是-18℃,但家庭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很少能维持这一温度,有的甚至只有-8℃左右,如果东西太多,就更难达到该储存条件。此外,存放时间越长,流失越严重。

速冻食品有哪些危害,专家表示说务必按包装说明蒸煮。生的速冻食品,吃时应按照包装说明蒸煮。若要彻底杀死“金葡菌”,可以高温蒸煮30分钟。总之,生活中工作再忙我们也要学会安排好时间,要尽量吃好每一顿饭。如果有时实在没时间而食用速冻食品时一定要科学的食用它,这样才能保证吃出健康来。

吃猪肉等于自杀 7种猪肉不能吃

1、别吃烧煮过度的肉

无论吃什么肉,人们都感到炖煮得越烂越好。于是,高压锅便应运而生,用它来炖排骨等,十几分钟的时间,连骨头都变得软绵绵的。

但是如果在高温下,肉类食物中的氨基酸、肌酸肝、糖和无害化合物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芳族胺基物质,这些由食物衍生的芳族胺基含有12种化合物,其中9种有致癌作用。

2、不宜用热水浸洗猪肉

有些人常把买回来的新鲜猪肉放在热水中浸洗,这样做,会使猪肉失去很多营养成分。

猪肉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分为肌溶蛋白和肌疑蛋白。肌溶蛋白的凝固点是15℃~16℃,极易溶于水。

当猪肉放在热水里面浸泡的时候,大量的肌溶蛋白就会消失。而且于此同时,在肌溶蛋白里含有的机酸、谷氨酸和谷氨酸钠盐等成分也会丢失,如果这些成分消失就会影响猪肉的味道。因此,猪肉不要用热水浸泡,而应用凉水快速冲洗干净,不可久泡。

3、忌吃病死的猪肉

猪的胃肠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细菌,有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在猪患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经淋巴管进入血循环,在内脏和肌肉组织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病猪死后的肉由于发生质的变化,蛋白质被破坏、凝固,又极不容易煮透,所以人吃了这种带病菌的死猪肉后就可能感染发病。

4、吃瘦肉也应适量

有些人认为吃肥肉会发胖,吃瘦肉既不会发胖又能保证营养的摄入,就大吃瘦肉。事实上,多吃瘦肉未必就好。瘦肉中的蛋氨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在某种酶的催化下可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而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会直接损害动物内皮细胞,形成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因此,吃瘦肉要适量,并非多多益善。

5、不要吃豆猪肉

豆猪肉也不能吃,因为豆猪肉是猪囊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病致死的猪肉,人如果吃了未煮熟的豆猪肉,囊虫会在人的小肠中发育为钩绦虫。

虫卵在猪肠内孵化成细虫,再通过肠壁进入血流,到达全身各部,会在肌肉或脑中发育成囊虫,所以切忌食用豆猪肉。

6、忌食用高温油炸的咸肉

咸肉含硝,油炸油煎后,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基砒咯烷。因此食用咸鱼、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时,忌煎炸。正确的食用方法是:把咸肉、香肠、火腿等食品煮熟蒸透,使亚硝胺随水蒸气挥发。

温馨提醒猪肉的营养价值虽高,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吃猪肉,避开那些吃猪肉的误区,健康饮食,这样才能将猪肉吃出健康营养来。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