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 新华社 发
■李世石在赛前和女儿玩耍。 新华社 发
■街头大屏幕上直播比赛。 新华社 发
这是一场跨时代的比赛,早已超越胜负本身
人机大战落幕阿尔法狗4比1击败李世石
举世瞩目的围棋人机大战昨天落下大幕,比分虽然锁定为4比1,但没有输家。“人工智能”和“围棋”成为当下两个网络热词,人们情不自禁地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产生无限遐想,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恋上中国的围棋。未来将变成怎样?探索是唯一的主题,而人在哪里,风景便在哪里呼吸。
代表人类的是“阿尔法狗”
随着人机大战拉开大幕,很多人的神经开始紧绷起来,特别是围棋界人士。大家一度认为围棋是人类捍卫的最后一个堡垒,从而以敌视的态度面对那条没有尾巴、不会比赛期间上厕所的“阿尔法狗”。可到比赛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人才发现,真正代表人类出战的正是这条“狗”,而李世石不过是代表自己。
“阿尔法狗”是人类目前人工智能的最佳作品,它与20年前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电脑“深蓝”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具备了学习能力,这很像人类。20年来,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成果如何?人机大战就这样成为了一次试验。
试验一开始,就给了赛前谦虚地预测4比1的李世石一个下马威,众多棋界人士为之震撼。紧接着,统领围棋长达十年之久的李世石开始长吁短叹,手也开始颤抖。对于这一系列的反应,科技界人士只能说,棋界人士对这20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太不了解了。
“阿尔法狗”的高水平,意味着人类已把自己的帮手推到了如此高的水平,这是人类智力的胜利,大家该高兴才对。
随着比赛变成3比0,人们的神经慢慢放松下来,大家认识到人机大战与尊严无关。于是乎,人机大战的段子也开始层出不穷,流传最广的是:“李世石输棋后一气之下把‘阿尔法狗’拆了,结果从里面发现一个人,原来是柯洁。”
人机大战 围棋最好的广告
人机大战,是谷歌公司做的最漂亮的一次广告,更是围棋向全世界推广的一次最漂亮的广告。网络上,小编不停地在解读着围棋的相关术语,在韩国,人机大战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总统大选,而李世石的书早早脱销。
人机大战第一场,到首尔采访的世界各地的记者超过350人,围棋从来没有被这么多媒体关注过。
中国年轻的世界冠军柯洁笑着说:“有很多人问围棋入门要看什么书,这个太多了,围棋入门很容易,但是要精很难。”
“这一段时间,我们在一些大学设立的围棋协会和多个国家的围棋机构都收到了众多爱好者加入和学习的申请。”欧洲围棋联盟主席马丁认为,欧美人开始认识到围棋这项运动的伟大,“这场‘人机大战’可能令欧洲的围棋推广提速5倍。”
在中国,“人机大战”也引发了众多普通人的关注,全国有15家网站邀请专业棋手和嘉宾对比赛进行直播。
“这称得上近年来,中国棋界乃至世界围棋界关注度最高的赛事了。”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说,“打个比方,大家的关注度像是回到了曾经的中日围棋擂台赛。”
和众多围棋界人士一样,王汝南认为抛开输赢这都是围棋的胜利,“全世界都关注围棋,这在围棋运动历史上,也是里程碑式的。”
有数据表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年前被打败之后,增加了两百多特级大师,比赛增多一倍,所以围棋理应变得更加自信。
深度学习 不做被弃掉的子
“深度学习”,这是人机大战中让人印象最深、感悟最深的一个词。
有了“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聪明,今后可以在更多的生活领域造福人类。比如说谷歌已经把下一个目标放在医疗领域,人们可以畅想,已经具有自我识别和判断能力的机器完全可以代替医生接诊,培养一个有丰富经验的大夫很难,而复制这样的机器完全可行;还有,今后诸如开车、做菜、理发这类原本需要靠人脑判断的工作都能交由机器人顶班。
“深度学习”带给围棋乃至人生而言,感悟变得更加丰富。日本棋圣藤泽秀行先生曾经说过,“围棋,我只知百分之五。”
人机大战期间,恰巧赶上央视五集纪录片《围棋》正在热播,特别是最后一集《气》,曾让不少观众落泪。
“气”,是个围棋术语,指的就是你的棋是死还是活,还有没有生命力。这一集讲述了中华台北选手“红面棋王”周俊勋的故事。周俊勋的脸上从小就有一块很大的红色胎记,一直遭到别人的嘲笑,但是靠着自身的努力,他成为中华台北第一个围棋世界冠军;一个法国的盲人棋手皮埃尔的故事同样感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他靠着记忆下棋,最后成为法国围棋冠军。
无论是周俊勋还是皮埃尔,在他们嘴里解读的人生感悟,就是不论遇到何种境遇,都要争做人生棋盘上那枚积极奋进的子,而不是那枚弃子。
“气”在哪里,征途便在哪里延续;人在哪里,风景便在哪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