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 Wi-Fi“陷阱”多 手机用户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2016-03-16 10:41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公共 Wi-Fi“陷阱”多用 4G 网络更靠谱

短短10分钟,就有近20台手机接入测试专家搭建的Wi-Fi网络。

现场测试的安全专家轻易就打开了接入 Wi-Fi 网络的某手机用户qq空间,获得用户照片等隐私信息。

“在公共场所,没有密码的Wi-Fi不要随便连接,不然小心个人隐私被泄露。”近期,有不少类似的警示信息在网上疯传。那么,在公共场所连接来源不明的Wi-Fi网络是不是真的存在安全隐患?

为了验证该传言的真实性,3月11日,笔者特邀安全专家——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资深安全顾问范毅分别在成都市的景区、车站和CBD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公共场所随意连接来源不明的Wi-Fi确实存在较大风险,而使用运营商4G网络更安全。

不要密码的无线Wi-Fi手机用户很喜欢

3月11日上午,范毅来到了成都的著名景点——锦里。虽然并非周末,但景区内依然人流如织。范毅在小吃街边找了一张桌子坐下,从包里掏出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无线路由器、一张上网卡,以及几台手机,开始测试。

几分钟之后,范毅就建起了一个名叫“榕树”的无线网络,并没有设置密码。“我这台手机上安装了一个软件,可以实时监测到有哪些人加入了我的Wi-Fi网络。”范毅说,从“榕树”开通之后仅仅10分钟之内,很快就有约20个人加了进来,“大家已经习惯,看到免费Wi-Fi第一时间就会去加,甚至有的手机还设置了自动加入没有密码的Wi-Fi,很少有手机用户愿意去辨别这个Wi-Fi网络是否安全。”

无线Wi-Fi不安全个人信息被轻易“截获”

那么,加入这个Wi-Fi网络的用户隐私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简单来说,通过我手机和电脑上的黑客软件,一个手机用户在连接我的Wi-Fi后,他只要上网看了什么,我就能看到什么。”范毅告诉笔者。

随后,范毅做了现场演示。他从现场的游客中随机拿了一台手机,连接到自己搭建的名为“榕树”的Wi-Fi网络。手机可正常上网。随后,范毅请游客用该手机登录自己存在网盘上的私密照片。很快,这位游客在手机上看过的照片就全部在电脑上显示出来,个人隐私一览无遗。

“照片泄露只是一个方面。”范毅说,如果在连接有“陷阱”的Wi-Fi时,使用手机登录了邮箱,或者其他需要输入密码的各种账号,那么用户名和密码都有可能被黑客全部窃取,然后被黑客随意更改。尤其是一些涉及资金交易的账户通过不安全的Wi-Fi网络被黑客窃取的话,将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

随后,范毅还分别在新南门汽车站、奥克斯广场等人员密集区域进行了测试。对于测试的结果,他表示非常吃惊:“大部分手机用户对于Wi-Fi安全性的意识非常不够,为了省流量,很多人都会主动寻找各种免费的Wi-Fi网络,尤其是不设密码的Wi-Fi网络最受欢迎,这种行为相当危险。”范毅说。

公共场所无线上网用4G网络更安全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以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而来的各种新应用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手机上完成各种事务,甚至衣食住行都可以用一台手机来解决。很多人出门都已经不带钱包,移动支付越来越方便。也正因如此,手机网络的安全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因为手机使用不当而引发的银行卡被盗刷等新闻近年来也常常见诸报端。尽管如此,仍有很多手机用户没有意识到,自己常常使用的各种免费Wi-Fi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事实上,除了未加密的Wi-Fi网络,如果黑客有心要窃取你的信息,那么在公共场所即使连接有密码的Wi-Fi,也同样是存在安全隐患。”范毅如是说。

对此,上海贝尔杰出工程师卢振陶表示,如果在公共场所需要上网,尤其是在网上操作一些关键信息时,最安全的方式还是直接连接运营商的4G网络,“因为运营商对其网络采取了严格的加密措施,很难被黑客破解,所以安全性更高。”

“现在随着运营商大力推动4G网络建设,在公共场合已经能够提供较快的4G网络服务。”卢振陶说。

小贴士/手机用户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第一,目前,运营商们在公共场合均能够提供较快的无线数据服务,一般的数据应用应优先考虑使用4G网络。这些网络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安全。

第二,当4G信号覆盖情况不好,或要使用较大的数据流量(如视频或音频访问),需要使用wifi网络时,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网络,如运营商提供的公共无线网络。运营商的4G网络和无线网络使用了安全性较好的认证方式和加密手段,攻击者不容易进入这样的网络进行监听或注入攻击。

第三,勿必看清WiFi接入名,以免使用了钓鱼的无线接入点,落入攻击者的圈套。

第四,不使用未知的无线信号,在公共场合,由于无线接入设备可以获取所有的交互信息,对于未知的无线网络一定要加以鉴别后才使用。

第五,开启防火墙、安全软件和禁用网络发现等功能,防止其他人利用公共网络对个人设备进行非法访问。

第六,使用公共wifi网络时,不要进行敏感信息操作(银行交易等)、不要轻易访问私人资源(非加密邮箱、相册等),最好不要发送私人资料。

第七,用户不要让WiFi连接设置为自动连接到WiFi网络,以免误入“圈套”,而是设置为手动,只有自己想用的时候才打开。 文 且菲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