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业竞争力

2016-03-16 09:33 经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业竞争力

3月15日,人大云南代表团举行小组会议,审议四个决议草案。会议期间,曹红梅代表(左一)、许虹代表(左二)和杨艳代表(左三)就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进行讨论。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3月14日,人大湖南代表团举行分组会议。全国人大代表阳国秀(右一)认为,应切实落实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增强农产品和深加工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 本报记者 李景录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三年聚焦“三农”。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农”发展也面临新矛盾和新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加快调整农业结构

我国要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领域面临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三量齐增”,即粮食产量、库存、进口量同时出现增长。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2429亿斤,进口量有2495亿斤,需求量为12800亿斤左右。“这反映出一个现象,就是国内的粮食进了粮库,进口的粮食进了市场。因此,我国的粮食库存达到了高峰。”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指出。

现阶段,粮食供过于求和结构性短缺并存,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不我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说,他在吉林省调研时发现,大量的玉米都积压在仓库里。而当年的玉米收获以后,由于没有地方存储,只好把以前的玉米作为陈化粮处理掉,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玉米是我国粮食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

全国政协委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朱道弘建议,各级财政对重要的粮食产区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比如南方一些地方的农田被重金属污染,建议综合运用土地翻耕、植物吸附、休耕等方式,予以科学有效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农业资产资源评估服务中心主任郑玉红建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加快发展现代家庭农场,鼓励现代农场单一品类专业化生产;要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应用能力,减少人力支出,降低生产成本;要培育区域性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翻地、种植、施肥、喷药、采收、加工等一系列服务。

创造更好生产环境

农业科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亟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发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很重要,需要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厂,完善仓储、运输等配套环节。”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大学教授陈保善说,“从广西的情况看,很多大型蔗糖加工厂并不设在甘蔗产地附近,长途运输导致损耗和成本很高。如果能够在甘蔗产区附近建设小型的原糖加工厂,将甘蔗就地进行糖分提取后,再将原糖运输至大型加工厂进行后续加工。这样就能大幅减少甘蔗损耗、降低运输成本”。

同样也是甘蔗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国富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太平洋保险公司与广西合作推出了甘蔗价格指数保险。以广西糖网的现货价格为参照标准,对甘蔗种植经营户或糖企由于白糖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给予一定补偿。甘蔗价格指数保险推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种植的风险,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农业科技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建议,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要重点加强对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装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原始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认为,我国使用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化肥,生产了世界五分之一的粮食,在低质量的耕地上发展农业生产,难以回避高成本、低效益和高污染的问题。因此,必须严格贯彻中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促进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万连步代表建议,有必要组建土壤肥料协会,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统一的行业合力和协调机制,将耕地养护与科学施肥密切结合,推动耕地质量提升与科学施肥的协调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要把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原党组书记任克军表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民实现致富奔小康“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国的城乡差距,很多时候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农村公路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一方面能让很多农产品的交易更便利,让市场信息更加畅通,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还能为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任克军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告诉记者,自2006年以来,慈利县紧紧抓住湖南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的机遇,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025公里,实现了100%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但由于通畅工程实施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还有一些自然村未能通水泥(沥青)路,很多农村公路还未形成网络,村与村之间普遍存在“断头路”现象。

向平华代表建议,应继续加大国家投资力度,深入持久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从根本上实现村与村之间的整体连接,构建起区域交通大循环的毛细血管网。

文/本报记者 常 理 佘 颖 吴佳佳 姜天骄 杨开新 禹 洋 何 川 林紫晓

责任编辑:贾奕炜(QF0013)  作者:常 理 佘 颖 吴佳佳 姜天骄 杨开新 禹 洋 何 川 林紫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