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眼观察
扬子晚报评论员 吴剑飞
江苏游客去年国庆节和今年春节分别在青岛、哈尔滨吃到了“天价虾”、“天价鱼”,经网络、媒体传播,至今余波未平。
有人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连续3年提及旅游,今年更是第一次将旅游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基础写入报告。李克强总理强调,“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被提到这样的高度,恐怕与近年来旅游市场反复曝出的不规范现象有关,如欺客宰客、强迫消费、虚假广告、价格欺诈、非法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让游客的满意度打了折。
江苏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率先迎来了大众旅游时代,到天南海北旅游的人数持续增长,较早较多地触及到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和不规范行为。并非维权意识强的江苏人难缠,而是这些存在多时的问题因为旅游热的来到迟早要暴露。这些宰客事件发酵后,引发了当地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和反思,敲响了发展旅游业的警钟。游客不是唐僧肉,想吸引他们游玩、消费,必须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
偌大的旅游市场,出现个别像“天价鱼”、“天价虾”的宰客现象本不足为奇,关键是暴露了地方政府的监管漏洞。在调查处理游客投诉的过程中,当地监管部门称“明码标价不违规”、“不归我们管”等,让游客投诉无门,只能屈辱地接受所谓调解。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几经反转,最终弄清了真相,处理了违法经营者和监管失职者。但是,一条鱼腥了一口锅,一只虾影响了一座城,好不容易打造的旅游形象因此受损,更有人夸张说“一只大虾让数百亿打了水漂”。
迎接大众旅游时代,景区景点旅游必须向全域旅游延伸,旅游产业链上的每一个“链子”都不能掉。对于试图以旅游分得一杯羹的城市来说,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游客来到一座城市的旅游体验不仅仅是景区观赏,包括市场秩序、餐饮交通、配套设施等,都可归结到旅游体验。“青岛天价虾”,“哈尔滨天价鱼”等事件表明,城市的管理水平、市场的监管力度、产品的供给情况、经营者的诚信和法制意识、从业者的服务素质等,还跟不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如何治理这些“天价”?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在全国人大海南团开放日上表示,“你坑两千,我罚你十万,如果你再坑,我罚得更多,你敢欺客宰客,就让你倾家荡产。”去年关于海南旅游市场的投诉大幅减少,欺客宰客现象基本消失,背后的原因就是“重罚”。初生之物其形必陋,必须用重典整治乱象,用监管堵塞漏洞,从而呵护好新兴的旅游市场。旅游、工商、物价、食药等监管部门也要联合执法,共同管好“旅游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