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专家:
维修有陷阱
家电,是每个家庭都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可是,家电出现了故障,每每维修起来却让人“窝火”。说到家电维修遇到的烦心事,不少消费者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其中尤以“不规范”、“乱收费”呼声最高。据记者了解,目前南昌市家电维修行业可谓鱼龙混杂,一些标榜为“专业”的维修店,其实服务水平低下,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尤其是价格缺乏透明度,甚至给消费者布下层层“陷阱”。由此,家电专家告诫消费者,选择正规售后看清维修价目才能规避一些维修陷阱。
用户中招——
维修乱象防不胜防
暗访中,一位在家电维修业打拼多年的“老座”向记者自曝黑幕,家电维修中存有一些证照不齐、连环维修、漫天要价、偷梁换柱、小题大做等让你意想不到的问题。用户送修时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尽量注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日前,记者对南昌家电维修服务市场进行了走访,发现不少维修店不但没有营业执照,而且也没有家电维修的专业资质证照,甚至不少维修人员也是随意聘用的并不专业的“临时工”。这些证照不齐的维修店大多只是在门前摆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维修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视、空调、冰箱等,有的还兼带回收废旧家电业务。
一般来讲,家电都有“三包”,可是过了“三包”期,家电出了故障如何维修?有的用户为了图方便,就随便找一个维修店维修,岂料,这样很可能就会陷入“连环维修”的陷阱。
此外,按照有关规定,家电维修必须明码标价,维修店必须出示或张贴价目表。可是,不少维修店却在价格上玩出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猫腻。有的维修店为了获取原装的家电元件,会不择手段地从送来维修的电器中巧妙地把需要的元件卸下来,这就是“偷梁换柱”。
还有,估摸着消费者对家电的不了解,维修店在维修时小题大做,把小毛病说成是大毛病,把小修说成是大修。其实,这是家电维修业普遍的“潜规则”。据了解,对用户维修的家电,采取如此粗暴做法是业内的“通病”。趁用户不注意,对送来的家电胡乱“处置”,往往是老的毛病修好了,新的毛病却随之产生了。
专家支招——
选择正规售后看清维修价目
家电专家王晓珊认为,用户维修家电,要看经营者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是否悬挂《维修价目表》和《零配件价目表》,是否公示服务项目费用(包括检查费、修理费、需要上门维修服务收取的上门服务费等)。对于修理辅料、零配件的品名、产地、规格、计价单位、零售价格等也要问清。
对于提供上门服务的,维修人员应当在服务前向用户出示与经营场所公布的价目表内容相一致的维修项目和标准,便于用户查询。上门服务并收取服务费的还应标明上门服务费。家电维修者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维修好了家电,在结算时,用户要主动索取结算清单。结算清单上应如实写明所维修项目的检查费、修理费和辅料费,以及维修所更换零配件的名称、数量、价格等。同时,用户要索取更换下来的旧件。
王晓珊告诫消费者,修理家电一定要通过各品牌的全国客服电话报修,这样就可以得到放心的服务。
要得到放心的服务,消费者就得从购买家电的源头做起。选择正规的家电商场购家电,才是购买家电的正确途经。只有这样,购买的商品才能得到完善的售后保障。
为此,王晓珊给记者讲了二个小故事,说明到正规商场购买家电的正确性。一个故事是某顾客在正规商场买来某品牌电视机,可是处理故障送修后,想不到这个品牌竟还给这个顾客提供了一台电视“周转机”供他在维修期间使用。而与此相反的却是,一位洪都生活区的王先生投诉,某电器来洪都搞活动促销,买了一台油烟机和一台燃气灶。当时虽然没有开发票,但是承诺保修2年,可是坏了打进服务电话却是空号,怎么找也找不到厂家维修。
而对于家电的使用年限,王晓珊告诫消费者,家电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如果让家电超期“服役“,就可能酿成大祸。为此,消费者对一些老旧家电一定不要舍不得更换,觉得修修补补也能用,实为大错。
记者黄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