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饮食准则:“减酸增甘”

2016-03-11 08:53 北京晨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二月二”饮食准则:“减酸增甘”

昨天是“二月二”龙抬头,至此,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在这个季节,中医养生讲究“减酸增甘”。很多人简单地理解为是少吃酸的,多吃甜的,其实这里的“甘”和“酸”指的是药物和食物的性味。

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春为中医说的“肝”所主 ,酸又是入肝的。中医的“肝”指的是身体整体机能的协调配合,在春天,这种配合的平衡点相对较高,被中医称为“生发”,如果“生发”过度,内里跟不上,身体就会出问题,所以就要补足脾。很多人到了春天会犯困,用现代医学解释是血管在春天扩张了,供血不足导致了脑缺血。这很像中医讲的“生发”过度,补脾就包括了增加心脏的机能以提高血液供应。

中医将具有收敛、涩滞作用的食物与药物归入酸味,将具有补益、和缓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归入甘味。比如白芍、乌梅、五味子是酸味入肝的;山药、核桃、菜花、莴笋、白菜及黑米、高粱、黍米、燕麦等五谷杂粮虽然吃着没什么甜味,但却都归入了甘味食物,是补脾的。

具体到生活中,“增甘”比“减酸”更可操作,春天的养生主旨就是要通过食物补脾。最简单就是五谷杂粮,更加有针对性的则是颜色偏黄、偏红的食物,比如南瓜、小米或胡萝卜。而饴糖是具补脾效果的糖,因为饴糖是从粮食中提取的,对于脾虚,特别是春天胃病又复发的人,应该用饴糖代替白糖冰糖,将补脾的细节落实在每天的生活中。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