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日前在全国两会上表示,2016年,对已经巡视过的单位要杀“回马枪”。这轮巡视“回头看”明确在辽宁、安徽、山东、湖南4个省进行,这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还是第一次。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2015年,已有至少15个省份和部分部委组织开展了巡视“回头看”工作。从上到下的巡视“回马枪”因何而来?有何深意?
信号一
巡视工作常态化
“‘回马枪’在中央巡视首次出现,意味着巡视工作已经实现常态化,巡视制度更加完善,巡视监督更加深入。”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表示,“回马枪”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标志着巡视工作常态化,巡视制度更加科学完善。
记者发现,在中央首轮巡视“回马枪”之前,各地的“回头看”工作已经广泛开展。根据中纪委官网的信息梳理统计,2015年以来,已有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等至少15个省份以及交通部、农业部等至少5个部委明确组织开展巡视“回头看”工作。
对于巡视“回头看”对象的选择,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是“出其不意”。下一步中央还会对哪些地区和单位杀“回马枪”?“都有可能,而且越往后执纪越严,这样才能形成持续震慑。”高波说。
信号二
打破“过关”心态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首次杀出“回马枪”,是对已巡视过的地方、单位发出警示:莫有高枕无忧的“过关”思想,只要违纪违法,“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落下。
天津市临港经济区管委会办公室原主任石力是因“过关”心态最终“落马”的典型。记者采访了解到,他先因公款大吃大喝受到党内严重警告,从某种程度上认为已经被处分过了,算是“过了关”,“心理压力”小了。因此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公款高消费娱乐,同商人权钱交易,最终被“双开”并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信号三
督促改进落实
“巡视‘回马枪’的重点是检查有没有遗漏的问题,以及巡视整改落实情况。此外,还可以深入发现新问题和新线索。”全国人大代表李泽林说。
以江西省委巡视组“回头看”为例。巡视组前次巡视广昌县,干部群众反映沙霸、菜霸、路霸猖獗,而“回头看”时,发现问题仍没得到较好解决,百姓反应强烈。于是,巡视组敦促该县“拧上发条”进行整改。
专家说,“巡视‘回马枪’对于治理干部‘为官不为’问题也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