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十三五”规划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国人大代表、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张育林中将接受记者专访时建议,近地轨道到月球轨道的地月空间,将是未来人类发展的战略空间,我国建成空间站、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后,应该把地月空间开发利用作为历史性目标进行战略规划。
今明两年,我国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验证空间站建造需要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2020年前后,将建造3舱段60吨级的中等规模空间站,完成第三步。空间站之后是什么?张育林介绍,相关部门和专家已经开始谋划,并且有了目标指向——地月空间。
人类最容易获取的资源是太阳能,虽然在地面太阳能的利用效率非常低,但在太空却可以高效利用转化为电能。张育林说,太阳能发电最主要的部件是电池板,其原料是二氧化硅,而这是月球上随处可见取之不尽的资源;月球极地和地月空间的小行星上有水,可以电解成氧气和氢气,作为航天器的推进剂。这两个条件结合起来,使地月空间建造太阳能电站成为可能。除了能源,地月空间还可为人类发展提供高位置资源、矿产资源等。张育林认为,开展地月空间载人航天活动,既是我国三步走战略的有机衔接,也可以为火星探测等深空载人探测奠定基础。
“因此,谋划我国载人航天未来发展,既不会是简单地登月,也不会是目前很难实现的载人火星探测,而是从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角度,通过持续技术突破和积累,一步一个脚印谋求开发利用地月空间。”张育林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