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很难,但为百姓福祉必须迎难而上

2016-03-08 08:44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减税很难,但必须迎难而上

在3月7日的人大新闻发布会上,没有记者专门就减税提问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有点可惜,尽管其他的问题也非常重要。

当然,在涉及到赤字率和“营改增”问题时,楼部长也不可避免地谈及减税,主要包括全面实施“营改增”、小微减免税费和降低一些行政事业性收费,这大抵上跟稍早前政府工作报告定下的减税基调一致。

减税很难,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收入本来就不够;二是为了稳增长要加大政府投资,这块支出不可能降下来;三是政府本身的支出也不大容易降,公务员的工资刚涨,怎么可能掉头就减员降薪呢。在这种情况下,适度扩大财政赤字,用于减税降费,就成为一个看似帕累托改进的选择。

虽然存在不同统计口径的理解,但中国企业的宏观税负和社保负担痛感愈发强烈,却是不争的事实。税负过重,将抑制企业的创新以及经济的活力,因此减税必须在供给侧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居于核心地位。而最根本的减税之法,是设计一个良性的税制结构,降低整个经济的税负,也就是降低制度性成本。

从这个意义上说,“营改增”只是新税制的一个侧面而已,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税,都需要纳入到新税制的框架里考虑如何减税。个税起征点一直以来都是热点,每年“两会”就呼吁提高起征点。但这并不是个税改革的方向,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个税才是方向。抚养孩子、赡养老人、房贷利息抵扣等,在这方面的改革才更能从结构上降低税负,才是全面减税的真正意思。

此外,并不那么热门的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也存在简化税率、降低税率、调整税基、增加成本扣除空间等改革方向。新税制的改革,不是个别的零星的减税,而是致力于让企业轻装上阵,激活企业的投资和创新。因此新税制不应该是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确保企业的宏观税负真正降低。

今年“营改增”的减税动静不会小,政府工作报告白纸黑字,“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但全面减税在今年仍然不太可能,新税制中,除了个税获得更多信息和公共讨论,其他税种如何改,还不得而知。对此,楼继伟也表示“很惭愧”,认为“税制改革比预计慢了一点”。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地方税体系正在建设,房地产税在立法阶段,个人所得税改革也提出方案,其余地方税的改革也在进展中。对于复杂的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部做顶层设计,但涉及国家治理不是财政部一家能解决的,需要大家合理推进。

税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更是当前面临严峻转型压力的中国经济所亟须的改革红利。减税降费和新税制的时间表应该越快越好,因为时间的窗口不会总是打开。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