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住宅区”,长成什么样

2016-03-07 12:59 解放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没有围墙的住宅区”,长成什么样

如果你经常看美剧,一定对西方国家那种“没有围墙的住宅区”印象深刻。步行可达的百货超市、面包房,临街的咖啡馆、小酒吧,背景音乐里弥漫着《玫瑰人生》的气韵。在功能上,街区不仅是住宅区,还包括了顺畅通行的街道和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构成上,街区包括街道、居住区和广场三大部分。关于城市与街区的关系,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意象》 中认为街区是构成城市印象的五要素之一,街区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

一般来说,“街区制”是住宅、商业和休闲的融合,是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融合,它将住宅与外部世界联通,构筑的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社会,从这一点来看,街区制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西方贸易文化强调开放自由,从纽约曼哈顿到浪漫之都巴黎,街区制几乎遍布世界各地,而从网上地图上看,这些城市的肌理,大多区块小、道路细而密。

街区保护纳入立法

提到街区制,不能撇开的一定是西方世界的老大哥——英国。英国在城市历史环境保护和居住环境维持方面在世界上堪称楷模,早在1967年,便制定了《街区保护法》,后来又将《街区保护法》纳入了城乡规划法的体系之中,作为城乡规划的街区保护制度。

最初英国人对街区的保护概念是针对建筑个体的,但他们随后就发现多个建筑的集合体通常更为重要,且意义常常超过一些重要的单体建筑,于是便有了街区保护的概念。

比如牛津街,便是《街区保护法》的最佳产物。作为英国首要的购物街,长2公里的牛津街上云集了超过300家的世界大型商场,从罗马时代起,一直到17世纪,牛津街都是从伦敦西城之外到牛津地区的必经之路。18世纪末期,大片建筑物的兴建,南部高斯弯那、北部波特曼的兴建使得牛津街初具现在的规模,而一流的购物中心始于20世纪。

作为伦敦著名商业街的牛津街,还是伦敦市中心一条极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每小时有50辆公共汽车运行,4个地铁站与5条线路相连,在伦敦的公共交通运输网中占据核心的地理位置,可以说,便捷的交通干线也为牛津街的商业繁荣做了最好的补充和铺垫。

提升街道的“吸引力”

当然,“没有围墙,怎么保障居民道路安全?”“车来车往,如何不被噪音打扰?”“很多小区道路本就狭窄,如何达到疏解交通的目的?”,这同样也是英国民众担心的问题。尽管存在安全隐患,但毕竟街区制在西方国家已历史悠久,政府对于这一城市布局模式的维护手段是值得研究的。

早在街区制推出前,英国也曾经历过短暂的“封闭社区”时期。而在街区制推出后,街区市民们反而自发成立了不少慈善团体,保护城市建筑与历史景点,街区有助于推动社区网络建设,整合街道资源,进一步实现公共绿地面积比率,停车场、街道医院、商场服务、垃圾清理、治安管理等可以进一步整合提升,最大化利用各种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

在英国城市规划师雅各布看来,“街区制”固然有不安全因素所在,但街道不安全的原因不能只归咎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更不能把责任都算在穷人和流浪汉身上。他认为,若要消除街区不安全隐患,首先须让街道具备“人气”,而这一步的前提便是提升街道的“吸引力”。因此,沿街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小店、夜晚仍活力不减的小酒吧、周末人来人往的电影院均“强势混入”了住宅区,在装点住宅区魅力的同时,为街道提供了稳定的安全保障,人们下班晚归也不用担惊受怕。

(综合自《北京青年报》、中国城市规划网等)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