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本月实施 社会共同维护老人的归属感

2016-03-05 16:47 合肥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本月实施

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人保障法》)开始在安徽正式实施。本报记者通过采访基层老人,解读《老人保障法》中的部分条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政府的统领责任

根据《老人保障法》总则,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负责老龄工作的机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城乡社区以及其他组织,应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并提供老年人保障需要的经济支撑。

从2013年10月1日起,合肥市以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的形式,为市区7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7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无子女)以及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便民、精神慰藉等六大项服务,全市近万名老人因此受益。

在包河区望湖街道周谷堆社区委员会工作的刘晓翠,负责社区内老人的管理工作,她熟悉所辖社区每一位80岁以上普通老人家庭住所和家庭成员状况,也熟悉辖区内失地农民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困难家庭的经济状况。

合肥市对老人的关心,社区对老人的关爱,都是通过刘晓翠及同事们的手传递到每一位有老人的家庭,谈到对老人每年每月的补助,刘晓翠如数家珍:“合肥市政府在重阳节,会对80岁以上老人一次性发放600元,对百岁以上老人发放3600元;到了春节,我们包河区还要对百岁老人发放1000元,对9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600元居家养老券,居家养老券可以当做餐券,也可以当做家政服务券使用;我们社区有较多的失地农民,他们中女性超过55岁、男性超过60岁,每月就可以有510元的养老保险待遇……”

家庭的赡养扶养

《老人保障法》第十一条至十七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家庭成员的平均水平;保证患病的老年人得到及时治疗,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或者有损健康的劳动;家庭成员不得违背老年人意愿将老年人与其配偶分开生活;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由兄、姐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姐有扶养义务;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以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问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定期探望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

住在肥东县包公镇胜联村的陶福瑛老人,今年已是108岁高龄,她育有三子一女。现在和二儿子徐后宇、儿媳妇黄桂瑛一家生活在一起,陶福瑛的大儿子、三儿子都在省内打工,只要家里有事,他们都会很快赶回来。当问到老人的赡养之事,二儿媳黄桂瑛的话斩钉截铁:“只要老人在,我们是不会离开她老人家的。”

这份情感的建立,也是事出有因。原来,二儿媳黄桂瑛从小家里穷,生下不到两个月,就被家人送给了陶福瑛家。“婆婆从小护着我、惯着我,抚养我长大,又和她二儿子结婚,有了现在这个家庭。老人视我为亲女儿,遇到高兴的事情或不高兴的事情都愿意跟我说,我现在有的时候讲话,还对婆婆直冲直冲的,大家都不往心里去,就是一家人嘛。”对黄桂瑛来说,婆婆就是妈妈。

对老人的社会优待

《老人保障法》五十四条规定,政府兴办或者集体投资兴办的各类老年人活动场所,不得向老年人收取费用;文化部门应当组织群众文化工作者免费指导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公共文化场所应当为老年人文艺团体开展活动提供免费或者低收费场地;体育部门应当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指导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社区文化站等公共场所的开放,在合肥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几乎每个社区都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合力艺术团,2003年成立,由离岗退休老同志组织而成,团长祁家钰草创的初衷很简单:“我们这一代老年人一生很辛苦,虽不能和战争年代相比,但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我们一直在有限的经济状况下,拉扯孩子长大;等到孩子大了,我们也老了,以前想干的事情,我们希望还能干一干,丢失的时光我们希望还能补回来,有一个愉快的晚年生活……”艺术团目前已拥有舞蹈、合唱、时装三个演出队。

老人的归属感

《老人保障法》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有关社会组织,应当鼓励老年人自愿、量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基层老年人协会等老年人组织,推动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规划,加大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促进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规范建设,为老有所学提供条件;鼓励高等院校向老年人开放网络课程和注册旁听课程,供老年人免费学习。

2011年成立的合肥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在2015年举办了老年人象棋、围棋、健身球、柔力球,游泳、门球、气排球、扑克牌、秧歌等比赛。2016年,合肥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还将举办乒乓球、游泳、太极拳、太极剑、门球、广场舞、扑克牌等比赛。

在合肥的老年大学及社区分校掌握了知识的老人,回到社区和街道,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在活动策划到举办中起到带头作用,这种以点带面的举措,极大缓解了普通老人“精神空巢”问题。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