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除了要忍受生理的痛苦外,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治疗不同时期的心理调适对于肿瘤患者异常重要。
化疗前期
重视第一次化疗前的心理反应
大多数病人化疗前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或抑郁情绪,他们在内心难以接受化疗的同时,对化疗的预期效果也怀有疑虑。他们难以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全面了解医生使用化疗的意图及治疗计划,加之对化疗带来的未知痛苦和脱发的困惑,自尊心也受到伤害。另外,化疗药物大多价格昂贵,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心理反应。
干预措施:
①医护人员应向病人详细介绍化疗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轻化疗反应。
②化疗常常痛苦难忍且持续数月。化疗前应考虑病人的不同年龄、文化背景、职业、经济状态和家庭关系,对症下药,取得病人的配合,让病人主动接受并且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
③可要求病人家属或朋友参加医患之间的交流及讨论,从而使病人理解并接受化疗,提高化疗依从性及化疗效果。同时,可让家属或朋友鼓励病人、激励病人坚持到疗程结束。
④许多研究表明,病人在同意接受化疗及第一次化疗期间,最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其程度常常要比实际化疗还要严重得多,症状严重者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所以应重视第一次化疗前病人的心理反应。
化疗期间
重视对日常生活干扰的反应
病人反复住院化疗,每次都有一系列检查、治疗的经历,这常常会使病人体会到疾病的存在,由此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肖家雯主任强调说,化疗期间病人的心理行为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化疗剂量、化疗途径、化疗的副作用反应等,而对病人心理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化疗带来的毒副反应。因此,在面对病人因化疗引起的种种不适时,医护人员应做好病人的心理工作,争取将其心理压力降低到最小。
干预措施:
①病人对脱发的反应。医护人员应提前向病人解释,告诉病人在治疗结束后甚至有时在治疗期间头发有重新长出来的可能,减轻病人对脱发的恐惧和害怕。在头发稀疏之前鼓励病人买一个匹配、逼真的假发套,对化疗过程中引起的脱发不表现出吃惊,病人戴上假发后给予赞美。
②病人对化疗引起的日常生活干扰的反应。恶心、呕吐、疲劳、乏力等是病人化疗常见的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的副反应。医护人员应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同时增加食物的花样,增进食欲。除化疗药物本身引起的恶心、呕吐外,还有许多病人的恶心呕吐属于心因性反应,这种预期化疗性焦虑和呕吐可通过一些心理干预措施得到缓解,包括化疗前放松练习、催眠疗法等。
③对化疗引起的体重、外形变化的反应。化疗引起的体重变化大多是体重下降,但也可是体重增加。尽管有时病人体重下降是由于进食不足引起的,但病人常常会出现恐惧焦虑感。从治疗一开始,尤其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医护人员就应对病人进行营养及健美方面的咨询及指导。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二病房针对肿瘤患者不同治疗时期的心理问题,提前预知、进行评估、干预、应对,既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又让患者能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极佳的治疗效果。